"快時尚"風潮 衣櫥堆積大量過時衣物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快時尚」席捲消費市場,加上「網路購物」的便捷,讓民眾追求時髦、既省時又不傷荷包;但大量的「過時衣物」,該怎麼處理?衣櫥醫生發起人賴庭荷就建議民眾,應該從「捨得丟」做起,接著才可以檢討自己,「挑選款式」的失誤,避免造成金錢和環境負擔。
衣櫃裡滿滿的戰利品,有多少已經不見天日?衣櫥醫生發起人賴庭荷,在協助整頓衣物前,會先進行深度訪談,透過了解顧客喜愛的風格,判斷適合身材比例的款式;接著再請對方將不合時宜、不願再穿、以及不適合自己的衣物,一件件淘汰丟棄。
衣櫥醫生發起人 賴庭荷:「我們都會讓客人去很實際的去感受到那個愧疚感,因為這個會影響到他們,接下來再選購衣服,他們會更加謹慎的做選擇。」
被淘汰的服飾,不論昔日定價多麼昂貴,到了二手衣店只能淪為秤斤論兩的命運。但與其讓曾經鍾愛的衣物,年復一年在衣櫃裡折舊,不如活用它的剩餘價值,也許還有敗部復活的機會。
二手衣店客人:「想說每一次都捨不得丟,然後一直到最後,發現還是留在我的衣櫃;那我決定就是說,把它拿來就是看有沒有其他更適合我能夠穿的人,可以一起來分享。」
去年四月發起「捐好好捐」平台的戴國恩,將二手衣捐贈目標精確濃縮,號召跟他一樣熱愛路跑的民眾,將不需要的賽事紀念衫,捐給身心障礙社福團體,讓路跑的熱情延續下去。
捐好好捐發起人 戴國恩:「排汗衫跟紀念衣的好處就是甩甩它就乾了,而且我們給它(養護院)寬鬆的衣物來講,其實它清洗也方便它也舒適。」
近年從歐美席捲而來的快時尚,創造出平價服飾的銷售熱潮;但隨之而來的是對環境汙染的隱憂。消費者在大肆購買前,也許應該審慎評估,自己該淘汰掉的以及真正欠缺的;在滿足購物慾的同時不忘關心地球,才能用更高尚的態度迎接時尚。
記者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