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補涼補順應節氣 本土中草藥栽種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現在大家生活,越來越注重養生了,天氣熱如果怕喝冷飲傷身,很多人會選擇涼補,也就是自己泡菊花茶、枸杞茶來喝。不過呢,台灣的中藥材,大多是從中國進口,也不免有人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這也讓本土產的中草藥,逐漸受到重視。
==台北市藥膳業者==
那個老一輩的說
這個節氣應該吃什麼
下一個節氣應該吃甚麼
換季的時候應該要吃什麼
來調養自己的身體
夏天就以涼補為主
涼補的不會那麼燥熱
適合全家大小都可以吃
據統計,台灣去年進口的中藥材超過3萬公噸,將近8成5來自中國和香港。其實,華人食補強身,最常見的當歸,在宜蘭和花東地區就找得到。
==花蓮中草藥農民 張再進==
當歸其實很少病蟲害
是有蚜蟲 紅蜘蛛 介殼蟲
只要你輪作
然後你種一些小黃菊
牠就不會靠近當歸
因為當歸它有一種香氣
一些病蟲害 不喜歡它
所以還是滿好照顧
花蓮安通溫泉區,早在日治時期,就是大和當歸的產地;它就像許多台灣農產品,隨著逐步開放進口而沒落。台灣連年驚爆食安危機,使用本土藥材的意識抬頭。花東地區汙染少,環境適合,受到重視;花蓮農改場推廣種植,已經超過十年,慢慢找到市場定位。
==花蓮農改場副研究員 張同吳==
在台灣的話
我們在推動的
大概以鮮食為主
中國的藥材大概是以烘乾
乾燥的方式做飲片
來進口到我們台灣來
但是我們在台灣的話
我們就強調有機新鮮的農產品
不過,台灣的中草藥受限於生長環境,只能適地適種發展,藥效還需要更多研究佐證;再加上無法大量生產,成本與售價都比進口貨來得高,考驗消費者的接受度。
==台北市中藥商公會理事長 馬逸才==
如果以菊花來講
進口菊花可能我們進來的成本
大概是三百多塊
本產的菊花它是一千多塊
洛神花也是 你說洛神花
台灣的洛神花大概是一千多塊
進口的洛神花大概是兩百多塊
技術傳承是另一個難關。要從農產品變成中藥材,需要經過處理,也就是利用所謂的「炮製」,來引出藥性;這是項專門技術,過去多半靠口耳相傳,近來也受到學界重視。
==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助理教授 賴尚志==
我們今天的炮製的一個方式
是用蜜製的方式
來對甘草這個藥材進行加工
炮製的目的 最主要是
降低藥材毒性 副作用
緩和藥材的藥性
增加藥材的藥效
台灣中草藥,目前仍以鮮食或入菜為主,像是做成當歸雞等料理,藥草品種也有限,還需要栽培改進、加強處理技術,才可能站穩本土市場。
記者 林燕如 葉鎮中 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