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5%家庭年收471萬 最底層卻僅4.7萬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發現,位在金字塔頂端5%的平均所得,是471萬,但是位在最底層5%的平均所得,卻只有4.7萬,兩者差距高達百倍。
每天努力忙著工作加班賺錢,但是景氣差,每月生活開支幾乎打平,也有人找不到工作,不少民眾感嘆日子是越來越難過。
==民眾==
找工作就是比較難找
而且薪資可能也比較低
==民眾==
所有的東西都漲 就薪水不會漲
薪水已經好幾十年沒漲過
財政部發布104年綜所稅申報資料,資料顯示,台灣所得前5%的家庭,平均年所得為471.5萬元,最後5%的家庭,平均年所得只有4.7萬元,差距高達百倍,進一步分析所得來源,前5%的家庭薪資所得,平均是286.8萬元,股利所得平均123萬元,分別是最窮5%家庭的198倍、97.5倍,可見貧富差距不僅在薪資所得,有錢家庭的財務投資也加大了貧富落差。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王健全==
股票 房地產 這裡面就是說
政府要有一些課稅的機制
就是資本利得的所得稅
或是什麼樣的東西
讓所得公平分配
這樣才是比較好的
此外,貧富差距也體現在城鄉落差上,台北市跨國企業聚集,高薪職缺多,因此每戶平均所得達132.6萬元,居全台之首。新竹縣市則因新竹科學園區座落,平均薪資較高,分居2、3名,但農業為主的嘉義縣、南投縣、屏東縣等,家庭平均年所得都只有73萬,也凸顯城鄉資源分配不均。,學者認為,政府在5+2創新產業政策裡面有一個新農業循環經濟政策,如果農業可以優先品牌化,提高附加價值,將可拉高農業縣市的所得,進而縮減城鄉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