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考生:歷史偏分析 地理科較平易近人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大學指考最後一天,今年是指考開辦以來,報名人數最低的一次,只有47000多人報考,考試科目為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科三個科目。以歷史來說,考生們認為考試偏向「分析」,不是死背就有分數。地理就比較平易近人些,至於最後的壓軸、公民與社會科,老師們認為,結合國民年金、法國大選等時事題,還出現跨冊、跨領域的出題方式,相當多元。
考生高興吶喊,因為大學指考終於結束了!大學指考最後一天,社會組考生,上午最先碰到的是「歷史」科,考生表示,考題類型分布很平均,還有比較少出現的"考證題"。而高中老師認為,整體考卷難易度適中,偏重在「史料」題上,主要著重於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單純背書、死記,也不一定能拿到高分,要謹慎思考。
==考生==
要從題目裡面
分析出來答案是怎麼樣
就比較少直接背誦的東西
==台北市高中歷史老師 陳惠珠==
今年主要是
閱讀資料以後分析歸納
著重於知識 以及理解的一個運用
第二科「地理」,老師則認為難度也不算高,偏重通論和應用地理上。像衛星影像判讀和全球暖化等議題,都有入題
==考生==
我覺得今年地理 感覺比較簡單
==考生==
就還好 都跟歷屆差不了多少
而在壓軸「公民與社會科」方面,主要是測驗考生多面向的知識運用,圖表題、題組,都比以往還多。另外,還有考到國民年金、法國總統大選等時事題,相當多元。
==台北市高中公民老師 姜淑慎==
具備的基礎知識觀念
要非常的正確才可以
那今年的題組 跨領域的
那各位看到 就已經有30 31
32 33 34 35(等題)
那顯見 命題老師非常的用心
大學指考將會在今天落幕,今年的應試人數只有47000多人,創下指考開辦以來新低。全台考場秩序大致維持良好,只有北部一考場,出現延後3分鐘收卷的狀況。至於先前曾引發爭議的社會領域課綱,未來怎麼調整?國教院在今天公告領綱草案,會進入4個月的公共討論程序,蒐集各界意見。
記者 曹晏郡 陳昌維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