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再利用"申請回填 農地.魚塭屢見廢棄物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內事業廢棄物出現在農地或魚塭,時有所聞,這些廢棄物常常是以"再利用"的名義申請回填,帶來環境風險,台灣每年產出將近兩千萬公噸的事業廢棄物,如果不處理,恐怕會在各地流竄。 台南是養殖重鎮,到處都可以看到一口口的魚塭。不過,原本生產魚貨的池子,這幾年卻成了部份業者回填廢棄物的最佳去處,在台南學甲的這處魚塭,現任地主接手後,沒有養過一天的魚,來往的居民,飽受粉塵之苦,希望能儘快清除。 ==台南居民== 天氣要是不好 它會有一些臭酸味 我在這聞到會受不了 胸口很悶 心臟受不了 居民煩惱健康有風險,環保團體採樣檢測,發現填埋的物質跟日前台南麻豆魚塭回填的廢棄物性質接近,擔憂是新型態的犯罪手法,將事業廢棄物攪碎,增加查緝難度。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 我們在這邊取的樣 就意外的發現說 跟我們麻豆那邊取的樣 重金屬篩檢 鎳跟鉻都差不多 超過土壤管制標準 而且數值差不多 而且在顯微鏡下看 一樣也都是玻璃纖維 所以我們不得不懷疑說 這兩場有一個關聯性 ==台南環保局副局長 林健三== 但是所謂的產業之間 他們互相有連結 這個是我們可以去做些 合理的懷疑跟舉證 學甲那邊也有這一種 這我們也會去查 要如何杜絕事業廢棄物以"再利用"之名到處氾濫,環保團體認為要透過廢棄物清理法的修正草案,來加重汙染者刑責,生產廢棄物的事業單位也要負起連帶責任,才能保障農漁用地安全,留給下一代淨土。 記者 林燕如 許中熹 陳忠峰 台南報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