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船長鏢魚故事 "戰浪"搬上螢光幕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傳統捕魚法"鏢魚"、對海洋生態危害很小,但是要用時間也要出力,會的人越來越少,公共電視費時兩年製作紀錄片「戰浪」,一起來看看。
NS
憑著超過30年的老道經驗,漁民一眼就瞄準目標,標竿出手立刻命中,這是傳統的鏢魚法,需要精準的判斷力和技術,更必須長時間站在狹小的船頭,和風浪搏鬥。
NS(畫面已押字 請下BAR)
隨著海浪高低起伏,手上拿的三叉標竿,重達20公斤,要獵捕的往往是超過一兩百公斤的大旗魚,鏢魚技法十分辛苦,但對海洋生態危害很小,公共電視費時兩年,跟著台東鏢魚旗手陳永福船長出海拍攝,記錄下最真實的鏢魚生活,船長太太看完紀錄片之後都忍不住紅了眼眶。
==船長夫人 陳太太==
差不多嫁給他30多年
都不知道他出海是這麼危險
所以他拍這部片我看起來
蠻感動的
紀錄片的主角陳永福,14歲就開始鏢魚,憑著不服輸的精神和熟練的技術,以往每次出海都大有展獲,但近幾年受到流刺網影響,讓鏢魚法逐漸凋零,希望政府可以有積極作為,否則以後台灣近海都補不到魚了。
==船長 陳永福==
流刺網太多了
流刺網晚上放下去
我們白天去捕魚就沒有魚
政府看能不能
限制流刺網多久不能用
透過公視團隊拍下的鏡頭,這部名為"戰浪"的紀錄片,完整呈現恐怕即將消失的鏢魚文化,堪稱是台版的老人與海,也讓觀眾一睹台灣漁民旺盛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