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10週年東亞挺過危機 10年經濟成績斐然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風暴,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區域股匯市哀鴻遍野。如今10年過去了,世界銀行在5號就以《危機10年過後的東亞》為題發表研究報告,結果顯示,現在的東亞新興經濟體已非吳下阿蒙,不但產值倍增,個人所得增加75%。但是世界銀行也警告,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和其他永續發展問題如果不解決,將危及區域的成長和穩定。
隨著金融危機過去10年,當初飽受風暴摧殘的東亞新興經濟體如今一個一個挺過來,2006年東亞經濟成長率高達8.1%,為10年來成長最強勁的數字,]而經濟產值更翻了一番,超過5兆美元,佔全球生產總值的10%,個人所得增加了75%,生活在每天兩美元的貧窮線以下的人口也從10年前佔總人口的50%下降到29%,到2010年前,區域內將有95%的人口達到世界銀行定義個人所得達到1000美元的中等收入水準,]不過這也讓區域發展面臨新的「中等收入陷阱」。
報告指出,世界上許多國家要從低收入邁向中收入並不難,但是要從中收入過渡到高收入卻相當困難,雖然從台灣、香港、新加坡、南韓等國的例子顯示要從中收入躍升為高收入不是不可能,但也相當不容易,]要擺脫中等收入的陷阱,其中一個關鍵的挑戰就是必須用永續發展的方式保持高速成長,改革投資環境和提升勞動力技術水準,]創造新的競爭優勢。以中國來說,環境問題為首要解決之務,目前全球污染最嚴重的30個城市有20個在中國,由製造業主導的經濟模式也對環境造成壓力。
]另外東亞面臨第二個挑戰,就是讓成長和公平能夠相互結合,]雖然目前東亞每天生活費低於兩美元的人口已經從金融危機之前佔總人口的一半降到29%,但是貧富差距明顯擴大,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可能造成政局和社會的不穩定。
]而第三個挑戰,就是必須防範新的危機。]從1997年以來,東亞各國外匯存底總合已經超過2兆美元,堆疊大量的外匯準備作為危機發生的緩衝器,但這也造成了經濟過熱和資產泡沫化的副作用,現在東亞經濟體必須面對新一輪的改革,這項任務的挑戰性絕不亞於10年前的金融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