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地免稅擬限縮 學者:恐流於形式(影音)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抑制高漲的房市,避免財團養地牟取暴利,財政部現在又出手了!打算要限縮空地免稅的適用範圍,從明年開始,除非是道路和通行巷道,否則所有私有的土地閒置沒開發都要課稅。
這一塊位在台北市建國南路上的信義聯勤空地,2006年由國有財產局標售,當時還創下住宅區國有地有史以來最高標售價格。
得標的是新光人壽以63億多元買下這塊精華地,但兩年後,以101億元賣出,這一轉手,獲利就超過35億元,日前這塊地還被行政院長吳敦義點名,這就是典型的"養地套利",為了遏止財團因此助長高房價,現在財政部打算出手,限縮空地免稅範圍,根據土地減免法則,無償供公共使用的私有土地,在使用期間內,免地價稅。
但過去對公共使用的定義並不明確,財政部出手,從明年開始,私有土地閒置沒開發的話,除非是公用道路或通行巷道,將不再享有免地價稅優惠,但這樣真能遏止養地,進而影響房價嗎?有學者指出,地價稅稅率千分之十起,但課徵的基準是公告地價,根本起不了太大作用。
面對各界質疑,課徵地價稅,恐怕流於形式,財政部長李述德強調,稅制改革會採漸進方式,不過學者認為,除了稅制改革外,其實金融機構對土建融資的貸款,才是關鍵,想抑制高房價,政府必須跨部會有更積極的作為。
記者綜合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