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六十週年 立基台灣反省戰爭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無條件投降,造成將近六千萬人死亡的二次世界大戰,終於宣告結束,這場人類史上最大的悲劇終結到現在,將滿六十週年,這幾天全世界都在紀念這個悲傷的事件,但台灣要用什麼樣的角度,來獲得戰爭的啟示?從今天開始,我們將以一系列專題報導來深入反省,二戰跟台灣的關係,以及抗戰結束後,歷史在台灣又留下什麼樣的無解難題
,三十四名因為二次大戰而犧牲的台灣人,他們的名字到現在,還靜靜地留在日本沖繩的平和紀念公園的石碑上,就像這群被遺忘的台灣靈魂一樣,二戰對台灣而言,同樣也是一段刻意被歷史所遺忘,刻意被教科書所淡化的集體記憶。在台灣的教科書中,二戰所指的就是對日戰爭,就是中國反抗日本侵略的一部血淚史,不過越來越多學者企圖以台灣作為主體來重新反省二次大戰,尷尬的是,這時候才發現當時的台灣不但沒有跟中國一起對日抗戰,反而是幫日本一起發動大東亞戰爭,而當年把台灣轟炸地滿目瘡痍的,竟然是我們現在最好的朋友,美國回顧歷史,戰爭所帶來的,不只是悲劇,更是各種無法想像的荒謬,因為戰爭,台灣從反清復明基地,變成清朝屬地,再變成日本皇民,最後歸還給中華民國,二戰在台灣所遺留的最大問題是,國家認同錯亂,一直到現在還有人搞不清楚,到底台灣是戰敗國,還是戰勝國。二戰所遺留的國家認同爭議,讓台灣在面對任何議題時,都無法跳脫無解的統獨僵局二戰結束到現在,將滿六十年,六十年來,台灣很少正式面對二戰對台灣所帶來的衝擊,也很少深刻反省,在戰爭中台灣到底得到了什麼樣的教訓,歷史學者表示,台灣唯有從二次大戰中,走出統獨爭議,走出藍綠撕裂,才有可能避免戰爭的悲劇再度發生綜合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