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
-
菲國研究AI捕蚊系統 盼減少登革熱
|全球菲律賓雨季是病媒蚊容易孳生的季節,這裡的登革熱病例逐年攀升,由南佛羅里達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AI蒐集,並且將各種蚊子分類,讓民眾提前得到警訊,可作為登革熱、 瘧疾,或是其他疾病的預警資訊,這項系統成本不到台幣4400元。
-
暖化助長病媒蚊北漂 登革熱攻進歐陸
|全球氣候變遷不只帶來熱浪與洪災,還正在改寫全球傳染病版圖。像是登革熱、屈公病,茲卡病毒與西尼羅河病毒等,過去好發於熱帶與亞熱帶國家的疾病,都因為暖化助長病媒蚊蟲北漂,前進歐美溫帶甚至高緯度地區,登革熱已經成為歐洲增長最快的傳染病之一。
-
孟加拉登革熱疫情嚴峻 29萬人染疫、近1500人死亡
|全球孟加拉今(2023)年初以來爆發史上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累計感染病例有29萬人,其中將近1500人死亡,是去(2022)年同期的5倍;爆量的病患幾乎壓垮當地的醫療系統。有專家指出,氣候變遷導致高溫和雨季延長,提供病媒蚊有利的繁衍條件,讓疫情傳播更加難以控制。
-
非洲草助長夏威夷野火 全球3500外來種引生態危機
|全球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全球記錄約3萬7千種的外來種中,目前有3500多個外來入侵種,正在對生態和人類造成威脅,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合台幣達13.6兆元,並且是6成動植物滅絕的主因。專家也指出,夏威夷野火災情會這麼嚴重,就是人類引進外來的草類,餵養家畜。
-
極端氣候加劇 印度東北部攝氏46度奪近百人命
|全球聖嬰現象即將到來,伴隨海洋溫度屢創新高,恐將加劇極端氣候。世界衛生組織21日指出,正為可能發生的疾病傳播做準備。南美洲的秘魯登革熱大爆發,已造成將近15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上升到248人。印度東北部則面臨熱浪侵襲,攝氏46度高溫已經奪走近百條人命。
-
新冠疫情恐攀升至7月初 XBB占4成重複染疫機會增
|生活新冠疫情還沒有結束,疾管署監測發現第4波疫情在緩慢升溫,可能會一路攀升到7月初。除此之外,還新增兩例的流感死亡個案,未來的兩個星期,流感疫情還是有可能攀升。至於猴痘則新增15例確診,目前累計國內確診共79例。
-
曾任7位總統顧問 美防疫專家佛奇2022年底將卸任
|全球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宣布今年年底將卸任,結束54年的公衛生涯。現年81歲的佛奇,曾經擔任7位美國總統的顧問,對抗各種疾病與疫情,不過在新冠疫情期間,經常和前總統川普出現防疫措施不同調,而遭到保守派批評。佛奇也強調,雖然他卸任,但不是退休,仍會持續在公衛領域努力。
-
譚德塞自行宣布 猴痘為國際公衛緊急事件
|全球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昨天宣布將猴痘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也就是世衛的最高層級的公衛警報。不過在專家委員會中,對於是否要把猴痘列入,其實還沒有達成共識,所以這也是世衛負責人史上首次自行決定發布。
-
WHO:猴痘疫情不尋常 為避免歧視將重新命名
|全球除了新冠疫情之外,正在蔓延全球的還有猴痘疫情,目前已經有39國出現病例,72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猴痘的爆發很不尋常,將在下周討論是否列為「國際公衛緊急事件」。而在亞洲的南韓雖然還沒有病例,但是政府已經採購藥物,並且擬訂高風險接觸者要隔離21天。
-
氣候暖化登革熱爆發 新加坡本土病例逾萬
|全球新加坡面臨登革熱爆發,本土登革熱突破1.1萬例,已是去年一整年的2倍,而且還出現到過新加坡的香港民眾遭到感染。專家警告,不光是熱帶國家需要防範,由於全球氣候暖化,病媒蚊的活動範圍擴大,未來幾年全球都可爆發類似危機,像是南美洲的秘魯,就也同樣面臨登革熱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