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具
-
花蓮道路側溝清淤估18日完成 中央徵「清溝超人」協助
|地方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重創光復鄉,大批「鏟子超人」投入清淤救援。根據最新統計,目前災區的家戶清理達100%,道路清淤進度則大約95%。中央前進協調所強調,未來2、3天的工作重點,會放在道路旁總長30公里的「側溝清淤」,目標在10月18日全數完成,除了派出清淤車和高壓清洗機,對於重機難以抵達的巷弄,也急徵清溝超人來協助。
-
花蓮災區清出逾1萬噸淤泥 近2.5萬噸垃圾
|地方根據最新統計,目前光復鄉災區已經累積清出近2萬5千噸垃圾以及淤泥1萬多噸,不過在離光復市區約7至8公里遠的阿陶莫部落,卻傳出因大型機具被擋在管制點外,導致清運遭遇困境,部落青年也呼籲政府協助,讓族人能盡快清理並重建家園。
-
民間車廠出動6拖吊車 助花蓮光復災區清運
|地方光復鄉清運工作持續,市區有不少車輛因為泥水的衝擊卡進民宅,有民間車廠車廠加入協助,出動6台拖吊車,將報廢車拖往平地森林園區放置。環境部也統計,目前已經清出5586公噸的垃圾。不過隨著大量人車湧入光復,也發生愛心車隊與大型機具動彈不得的狀況,並且需要通行證才可進入,引發議論。對此花蓮縣府則強調,目前維持單向通行管制,以現場員警視交通情況、開放通行,並且呼籲現場還是非常需要大型機具投入幫忙。
-
花蓮光復鄉交管 僅准行人與救災機具進入
|地方今(28)日上午花蓮光復車站再度湧入大量志工,為了確保救援道路暢通,光復鄉實施交通管制,只准行人以及救災機具進入市區。目前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頂高度已降到82公尺,蓄水量600萬噸。不過周圍崩塌坡面仍不穩定,因此維持紅色警戒。
-
馬太鞍溪堰塞湖為何潰壩?監測團隊告訴你【訪問全記錄】
|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9/23先溢流再潰壩,重創花蓮縣光復鄉。林業與自然保育署及內政部委託陽明交大及台大團隊,從七月起持續監測堰塞湖、模擬致災範圍,也規劃溢流時的撤離計畫。 公視新聞實驗室訪問到團隊中,負責監測的陽明交大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林志平、研究員李國維,以及負責撤離範圍評估的台大土木系教授游景雲,並整理列出採訪原始問答。
-
馬太鞍溪堰塞湖為何潰壩?監測團隊告訴你【訪問全記錄】
|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9/23先溢流再潰壩,重創花蓮縣光復鄉。林業與自然保育署及內政部委託陽明交大及台大團隊,從七月起持續監測堰塞湖、模擬致災範圍,也規劃溢流時的撤離計畫。 公視新聞實驗室訪問到團隊中,負責監測的陽明交大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林志平、研究員李國維,以及負責撤離範圍評估的台大土木系教授游景雲,並整理列出採訪原始問答。
-
嘉義百人團帶重機具 挺進花蓮災區清淤
|地方災後第3天,各界愛心持續湧入花蓮光復鄉,因為洪水除了摧毀家園,還留下大量淤泥,嘉義有民團集結百人及重機具前來協助清理,國軍則搭建起沐浴帳篷供災民洗漱,志工更帶來大量物資及糧食在現場發放。而大水還帶走不少災民的身分證件及房地契等文件,花蓮縣府宣布,災民申請補發將免收規費。
-
花縣府稱9次示警為累計通報 林保署:已建議強制撤離
|地方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湖水再縮減,目前壩體已經下切超過104公尺,剩餘水量大概1300萬噸,林保署研判,致災洪水發生的風險降低,不過目前仍維持紅色警戒。前進協調所協調指揮官賴建信則向中央請命,需要更多機具支援。至於先前林保署稱曾9次示警,外界質疑花蓮縣府延誤撤離,縣府澄清9次是累計通報文件,並非網路傳的連續9次撤離警告沒有執行。林保署回應,撤離是地方執行,紅色警戒後的通報單都有強烈建議要疏散。
-
彰化農地施工農田遭壓毀 農民未被通知將研擬補償
|地方彰化田中三民農地重劃區,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2.8億元改善當地的農路與水路,近期進場施工卻有農民反映,公告期太短來不及因應,農田遭重機具壓毀。彰化縣府表示承包商施工時疏漏未通知農民,考慮請重劃協進會研議補償。
-
極危植物海米生存戰:一場跨界合作的保育行動【我們的島】
|新北市貢寮區的龍門沙灘,綿延北海岸三公里,在這片黃金沙灘上,有個不起眼的植物,正面臨生存危機,全台灣本島更只有在這裡出現,它就是《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被列為國家極危植物的「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