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辯論會
-
政治、性別對立嚴重,南韓社會能否重新對話?【獨立特派員】
|社會南韓在經歷戒嚴的憲政危機後,迎來一場提前舉行的總統大選。這場選舉不僅揭示體制的沉痾與媒體的侷限,更加劇了性別與世代之間的對立。面對政治極化、經濟困境與青年就業危機等挑戰,南韓社會正走在一條尋求縫合與復原的道路上。
-
李在明當選南韓總統 創新高1729萬得票來自哪些族群?【圖解】
|全球南韓總統大選結果今(4)日揭曉,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49.42%得票率、將近1729萬票當選總統,不僅得票數創下歷史新高,也成為民主黨陣營史上得票率最高的總統。支持李在明的選民是哪些族群?是什麼因素讓李在明順利當選?
-
南韓提早選總統 候選人李在明、金文洙是誰?有何對決焦點?
|全球南韓前總統尹錫悅任期未滿,就因戒嚴失敗被彈劾,6月3日南韓將提早舉行總統大選。6位候選人中,以最大在野黨的李在明民調支持率最高,其次是執政黨推派的金文洙。這些主要候選人是什麼背景?大選有哪些議題受矚目?又將如何影響台灣?
-
德國23日舉行聯邦議會選舉 極右派政黨勢力擴大
|全球德國在23日就要舉行聯邦議會選舉,被視為柏林圍牆倒塌以來,最重要的一場民主競賽。因為關稅戰、俄烏戰爭、人口老化等問題,逼得行之有年的德國模式面臨崩解;極右派政黨勢力擴大,也讓傳統的民主體制面臨挑戰。另一方面,這次選舉出現年僅18歲的候選人,以及230萬首投族也積極參與政治辯論會。
-
德國大選進入倒數 候選人激辯美國干政、俄烏議題
|全球德國大選23日登場,選戰進入倒數最後一週。16日舉行各黨候選人電視辯論會,討論從國內經濟困境、美國涉嫌干預選舉到俄烏戰爭等議題,4位候選人激烈交鋒。烏克蘭議題上除了極右派的另類選擇黨外,主要政黨立場一致;而對於美國副總統范斯呼籲解除對極右派的政治防火牆,同樣被主流政黨視為干涉內政。
-
歐洲極右派受川普旋風鼓舞 高喊「讓歐洲再次偉大」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以來大動作驅趕移民,退出國際組織與環保協定,再次掀起美國優先旋風,讓右派大受鼓舞。歐洲議會第3大黨團右翼的歐洲愛國者,日前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召開峰會,高唱跟隨川普路線讓歐洲再次偉大。而大選在即的德國則有20萬人走上街頭,堅決反對極右民粹勢力。
-
2024美選倒數計時,候選人政策對台灣的影響?
|政治2024年被稱為「選舉年」,全球共76國舉辦大選,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無疑是今年眾所矚目的壓軸場。隨著俄烏戰爭、中東戰爭、印太緊張局勢等地緣衝突下,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美國下任領袖的選擇更顯關鍵。身在地緣衝突最前線的台灣,專家對台建議有三:切勿選邊站,而是成為美國兩黨共識議題;培育國際談判人才,以及新東向台商須留意友岸外包趨勢。
-
賀錦麗稱還欠選民一場辯論會 川普:不會有第3次
|全球經過10日的辯論會後,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表示,不會再與民主黨對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辯論,即使賀錦麗認為有責任為了選民再辯一次;路透社與益普索的民調顯示,53%的人認為賀錦麗在這場辯論勝出,但民調專家指出,川普在經濟層面的基本盤仍然強勁。
-
民調:美年輕選民支持率 賀錦麗領先川普
|全球美國2024大選進入倒數100天,共和黨正副總統候選人川普與范斯,前往民主黨鐵票區明尼蘇達州造勢,猛烈抨擊賀錦麗的痛處——邊界與犯罪的問題。另一方面,拜登退選之後,迅速整合的賀錦麗陣營,競選起跑第一週,就募得破紀錄的2億美元政治捐款,在18到29歲的年輕選民當中,以47%支持率勝過川普的34%。
-
拜登確診新冠病毒 症狀輕微已服第1劑Paxlovid
|全球美國總統拜登17日二度確診新冠病毒,取消了原定在拉斯維加斯的演講,搭機返回德拉瓦州自家隔離休息。另一方面,加州民主黨眾議員謝安達,也加入了黨內要求拜登退選的陣營,總計已經有20多人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