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新人

  • 希臘乾旱導致稻米減產 婚禮習俗改撒碎米

    |全球

    希臘婚禮傳統會在禮成之後向新人拋撒稻米,象徵多子多孫、幸福美滿。但近年受氣候變遷影響,希臘嚴重乾旱,稻米產量下降,又被南亞進口低價米夾殺。不過希臘農民還是找到新的出路,他們改用受損的碎米來取代顆粒完整的稻米,既減少糧食浪費也開闢新的收入來源。

  • 中國結婚與生育率持續低迷 政府推簡化結婚流程

    |全球

    東亞各國的生育率都在節節下降,中國甚至連結婚的人都大幅減少,去(2024)年的數字比前一年(2023)少了158萬對,下滑超過兩成。中國官方為了「催婚」,想方設法讓結婚變得更簡單,包括結婚登記全國通辦,不必再大老遠回到戶籍地;也不需要提供戶口名簿,這代表不必經過家長同意,小倆口決定就好。而各地民政單位也是各出奇招,像是上海推出夜間登記服務,領完證可以直接在夜店辦婚禮;北京等其他城市則是跟觀光景點合作,推出特殊的結婚行程。更常見的是發放結婚消費券,但是金額通常不高,大約人民幣800到1000元,民眾反映「吸引力不大」。還有在一些農村,連已經牽手一輩子的老夫妻也沒放過,村裡每天廣播「領結婚證送雞蛋」,動員老人家來補登記。而做了這麼多努力有沒有用呢?中國今年上半年的結婚對數已經略有回升。不過有專家認為,這只是一個短期數字,如果年輕人的結婚意願沒有提升,結婚再方便,也很難讓他們說出「我願意」。

  • 豐原高中霸凌致死案 涉案人員撤銷記過惹議

    |社會

    台中市豐原高中霸凌案,近期被爆出其中一名不當管教、霸凌學生的黃姓學務創新人員,和校方調解後撤銷了記過處分,因此民代與人本召開記者會,痛批校方開惡例、教育局督導失能。台中市府則說要調查嚴懲。

  • 中選會6委員11月將卸任 政院仍未提名新人選

    |政治

    中選會包括主委李進勇在內的6名委員任期只到11月3日,行政院依法應在8月提名新人選,但至今卻還是沒有明確人選出爐,尤其明(2026)年底就要辦地方選舉,現任主委李進勇表達憂心,強調自己也希望能順利銜接,不然就是國家危機。至於在野黨力推「公投綁大選」的修法,李進勇則重申,實在不願意看到全國選務人員再蒙受一次「選務災難」。

  • 國安新人事 李問、趙怡翔做國安會副祕書長

    |台語新聞

    總統府今日 (9/1) 公佈上新的人事安排,講欲應對「境外敵對勢力滲透」和「殕色地帶挑戰」,任命國安團隊新職務,由總統府發言人李問佮臺北市議員趙怡翔接國安會副祕書長,加上現任的林飛帆,3位副祕書長年歲平均無到37歲。對人事佈局毋但會當看出,咱國安團隊有少年化的趨勢,專家也認為,面對川普政府的無確定性,執政團隊想欲加強臺美關係、避免中國滲透分化。(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國安會人事改組 李問、趙怡翔任副秘書長

    |政治

    總統府今(1)日公布最新人事,表示為了因應「境外敵對勢力滲透」及「灰色地帶挑戰」,任命國安團隊新職,其中由總統府發言人李問、台北市議員趙怡翔接任國安會副秘書長職務,加上現任的林飛帆,3位副祕平均年齡不到37歲,除了顯示「年輕化」的趨勢,專家更分析,從人事布局可以看出,面對川普政府的不確定性,執政團隊有意更加鞏固台美關係、避免中國滲透分化。

  • 哥本哈根結婚不需出生等證明 外籍新人搶登記

    |全球

    每年有上萬對新人湧入美國「婚禮之都」——賭城拉斯維加斯結婚,現在丹麥的哥本哈根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光是2024年就有高達8千對新人來這裡完成終身大事。哥本哈根簡化婚姻登記,不需要出生和未婚證明,丹麥還是全球第一個承認同性伴侶制度的國家,讓許多跨國籍新人不惜千里,也要來這裡定下幸福婚約。由於外來新人過多,哥本哈根市政府從10月開始,為當地的伴侶保留4成時段。

  • 520諧音我愛你 台東縣估逾20對新人登記結婚

    |地方

    今天是5月20日,諧音是520「我愛你」,不少要結婚的民眾選擇這個好記的日期到戶政事務所辦結婚登記。台東縣各鄉鎮市戶政事務所統計,包括預約和現場來登記結婚的超過20多對,縣府特別送給這些新人禮物,祝福他們早生貴子增產報國。

  • 新人大阪世博會辦婚禮 展現日本傳統儀式

    |全球

    日本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13日開幕,19日迎來開幕後第一個週六,有民眾19日就在博覽會中舉辦婚禮,場面相當熱鬧。

  • 日本社會新鮮人閃辭多 日企推「夥伴制度」留才

    |全球

    4月是日本企業新人入職的季節,不過傳出不少新人上完1天班,第2天就辭職,讓「代客離職」公司委託請辭的電話接到手軟。專家分析,社會新鮮人勇於追求理想工作,一旦發現不如預期會果決離職。也有部分企業採用「夥伴制度」,以老鳥帶新人方式,引導新人適應、成長,來留住人才。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