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
-
花蓮學田村長有中國籍 公所共解職、全臺頭例
|內政部今年1月查出全臺灣有5位村里長猶有中國籍,其中,花蓮富里學田村的村長鄧萬華,佇8/1予鄉公所解職,是目前的頭一例。這位村長誠不滿,欲提起訴願。另外,雙北佮桃園閣有其他4位中國配偶做里長,市政府等單位攏猶咧研議,看欲按怎處理。(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民團批不應貿然重啟核三 公投正方:不該污名化核電
|環境823要舉行重啟核三公投,正方代表認為核電廠不該再受到污名化,而且一旦台海被封鎖就會陷入能源危機;而民團則認為,公投是以通過整體安全評估為前提,但卻沒辦法確保安全,質疑核三廠40年來狀況不斷,不該貿然重啟。
-
憂以伊衝突致能源危機 林佳龍:總統府已擬定應變計畫
|全球以色列與伊朗衝突情勢未歇,外界憂心伊朗若封鎖關鍵貿易航道荷姆茲海峽,是否可能導致能源危機、衝擊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今(19)日表示,政府密切關注全球油價、物價是否會受戰事影響,並透露昨日總統府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擬定各種應變計畫,將會陸續對外宣布。
-
核三廠2號機午夜將停機 台電:國內用電無虞
|生活核三廠2號機今(17)日運轉執照到期,預計從下午開始降載,至深夜12時前完全停止運轉。由於核三廠的燃料池還有空間,所以核三廠2號機內用過的燃料棒也會全數移出。上午核能發電占比還有3.5%左右,台電表示,核三停機以後,國內用電仍然無虞。
-
歐洲多國依賴俄羅斯天然氣 歐盟欲制裁俄國卻難禁
|全球伊比利半島日前出現不明原因的大範圍停電,而其他歐洲國家則長期面臨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歐盟最近又草擬對俄羅斯第17波的經濟制裁,原本包括全面禁止會員國進口俄國液化天然氣,但在德法兩大經濟體的抗拒,以及替代來源不確定之下,被迫作罷。
-
大停電後西班牙已恢復約50%供電 葡萄牙:可能需要更久時間
|全球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國部分地區28日發生大停電,截至台灣時間29日清晨,西班牙全國約50%電力已恢復,葡萄牙則有250萬戶恢復供電。不過葡萄牙表示,由於葡萄牙電網僅與西班牙相連,無其它國家的緊急電力援助,因此可能需要比西班牙更多的時間,才能全面恢復電力。
-
德國大選進入倒數 候選人激辯美國干政、俄烏議題
|全球德國大選23日登場,選戰進入倒數最後一週。16日舉行各黨候選人電視辯論會,討論從國內經濟困境、美國涉嫌干預選舉到俄烏戰爭等議題,4位候選人激烈交鋒。烏克蘭議題上除了極右派的另類選擇黨外,主要政黨立場一致;而對於美國副總統范斯呼籲解除對極右派的政治防火牆,同樣被主流政黨視為干涉內政。
-
緬甸軍政府掌權4年陷缺電危機 仰光每天僅4小時有電
|全球緬甸軍方2021年2月無預警發動政變,過去4年緬甸民眾不僅經歷民主的黑暗期,日常生活生也陷入漆黑,大規模停電已是緬甸人的日常,全國超過半數人口沒電可用。軍政府對外聲稱停電是因為能源價格上漲加上反抗軍的破壞,但輿論普遍認為軍政府採取斷電手段跟反抗軍爭奪控制權,罔顧民眾生活。
-
比利時打造全球首座人工能源島 預計供應國內所需30%電力
|全球為達成再生能源轉型目標,並確保未來的能源安全,比利時正在打造世界第一座巨型海上人工能源島,整合周遭離岸風電區的電力,最終將連結歐陸的電網成為區域能源中心。不過,供應鏈障礙讓成本三級跳,也讓這些計畫面臨許多政治阻力,甚至反對聲浪。
-
韓、捷聯手建2座新核反應爐 盼搶攻歐洲能源市場
|全球南韓為了減少對燃煤發電依賴,今(2024)年公布最新能源計畫,預計2038年之前,提升綠能比例和增建4座核電廠,同時也趁不少國家打算轉向核電搶攻歐洲能源市場,最近就與捷克簽署數10項合約,可望拿下價值5600億台幣的核反應爐建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