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可生物分解的PLA材質,過去常被視為較環保,不過市面上,不少PLA混雜塑膠材質,或是就算回收後也沒有特定場所、處理分解,恐怕未達環保效益,環保署預告,從8月1日起,公部門、學校、百貨公司等八大類管制對象,不得提供PLA材質免洗餐具。
法國從今(2023)年元旦開始,速食業內用禁止使用免洗餐具,各種飲料容器改為玻璃杯,薯條和雞塊也改用餐盤裝。消費者大多支持,但是有部分店家抱怨還沒準備好。
法國新的環保政策元旦上路,所有速食餐廳無論內用外帶,都不能再使用拋棄式的免洗餐具跟紙盒包裝,希望藉此減少每年多達18萬噸的速食垃圾。業者也備妥替代餐具,重新設計廚房動線,迎接挑戰。
2022進入尾聲,2023元旦起許多新制將上路,包含民法18歲成年、國民法官制度上路及基本薪資調漲等10大新制,《公視新聞網》一文帶您了解有哪些重點。
明年開始,環保署規定連鎖超商和速食店,要愛有循環杯借用的服務,店家的循環杯數量愛達到5%,也愛達成15%的年度減量,若無達成目標,閣沒改善,會當逐工處罰。早起環保署公布「借杯子良好服務標頭」,包括7-11、肯德基、麥當勞與摩斯,攏有提著標誌囉。
從明年(2023)開始,環保署規定連鎖便利商店跟連鎖速食店,要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至少要達到總門市數的5%,並且年度減量率要達到15%,若未達標又不改善,將採按日處罰。上午環保署公布「外借杯良好服務標誌」,包括7-11、肯德基、麥當勞與摩斯,都已獲得標誌。
環保署推動7月1日起,四大連鎖業者對於消費者自備飲料杯,要提供5元以上價差。環保團體肯定新政策上路,但認為國內減塑政策強度還不夠,認為應該有更具體的減塑時程表,另外要推動循環容器使用,容器業者認為目前政策不夠友善。
國內年用4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為了減少使用量,環保署要求連鎖速食店、飲料店、超商及超市,要提供自備飲料杯的消費者5元價差,政策今(1)日上路,上午新北市環保局來到板橋車站美食街,多數業者都有明顯標示5元價差,不過仍有業者未配合,遭到開罰1200元。
國內一年用掉4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為了減少使用,7月1日起,消費者到連鎖飲料店、便利商店、速食店與超級市場,自備飲料杯買飲料,業者必須提供5元以上價差,政策上路前已有便利商店與速食店業者提早開跑,業者表示自備比例有增加,有的甚至成長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