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
-
高市早苗有望成日首相 日媒:將遇內政、外交挑戰
|全球日本前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新任黨魁,有望成為日本第1位女首相,但在內政外交上將面臨一連串挑戰,包括在少數執政的情況下,如何與在野黨合作,以及日媒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在27日訪問日本,美日關係怎麼發展都受到關注。對台政策上,學者表示,雖然高市早苗被視為親台派議員,但她如果成為首相後,恐怕難以在檯面上有過多表態。
-
台日斷交後二度海上聯訓 日媒:台日海巡將常態化演訓
|全球日媒《讀賣新聞》披露,我海巡署「雲林艦」今(2025)年6月中旬,和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船「瑞穗號」在沖繩縣附近公海,進行了台日斷交以來第二次的海難救助聯合訓練,分析台日海巡將常態化聯訓。另外日本智庫發現,中國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仿建的台灣博愛特區愈來愈精細,且加速擴建。對此國防部長顧立雄強調,相關情況國軍都有長期掌握,並且有相應的「反斬首」計畫。
-
大阪世博4/12舉行開幕式 日媒:7成日本人不感興趣
|全球大阪世博將於13日正式開幕,明(12)日將先舉行開幕式,由日本天皇和首相石破茂出席參加。開幕在即,雖然大阪市區到處可看見廣告和宣傳標語,但是民眾反應相對冷淡。有民調顯示,有高達7成以上日本人沒興趣參觀世博。另外,世博頻傳工程延誤、爆炸意外等負面消息,建設經費膨脹讓民眾負擔增加,引發不少批評。
-
日媒稱台恐被迫增美軍購 顧立雄:未感受強賣不適合武器
|政治美國準國防部次長柯伯吉呼籲,台灣軍費應達到GDP的10%,而日經亞洲報導,台灣恐怕被迫買更多美國武器,彌補台美貿易失衡。對此,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台美武器採購,從沒感覺到美方故意塞一些不需要的武器給我們,國防預算規劃目前仍依總統賴清德政策指示,以GDP 3%為目標。
-
日本護衛艦首獨自穿越台灣海峽 日媒:牽制中共措施
|政治繼去年9月日本軍艦曾與紐、澳艦艇一起通過台灣海峽,如今日媒更披露,今年2月初一艘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秋月號」,首度單獨通過台海。外界解讀此舉在牽制中國在東海、南海擴大軍事威脅。
-
本田、日產協商合併 估成全球第3大汽車集團
|全球全球前8大車商中的日本本田汽車(Honda)與日產汽車(Nissan)擬訂合併產業,宣布就2家公司的合併展開談判,後續預計還考慮將三菱汽車(Mitsubishi)也加入這個新公司;另外也傳出鴻海有意收購日產汽車。日媒分析,如果2大車商真的合併,將成為全球第3大汽車集團,有助於抗衡中國比亞迪、美國特斯拉(Tesla),並提升研發電動車的競爭力。
-
柯文哲登日媒批司法淪鬥爭工具 國民黨稱理念若同不影響藍白合
|政治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收押後,釋出自錄影片、安撫支持者情緒。不過日媒《日經亞洲》5日也刊出柯文哲專訪內容,柯文哲指出,他不敢保證自己絕對沒錯,不過也批評司法和媒體淪為政治工具,政府打壓反對派,強調會對抗到底。至於未來國會新會期如何運作,國民黨團則送暖,強調若政策理念一致,不影響藍白合;民進黨團則呼籲民眾黨,不要以刪預算等作為,對司法院和監察院挾怨報復。
-
遮擋富士山美景遭居民抗議 日建商決定拆除即將交屋全新大樓
|全球知名動漫《名偵探柯南》曾有部劇場版動畫,講述兇手因富士山景觀被大樓遮擋而衍生殺機。而在日本東京,1棟原本預計在下月交屋的全新10層樓公寓,也因為遮擋到當地眺望富士山的美景,建商11日罕見主動宣布取消整個建案,並會開始進行拆除作業。
-
日2023年生育率1.2%創新低 日媒指男負重任難兼顧育兒
|全球日本政府公布2023年國內總生育率是1.2%,比起2022年減少0.06%,連續8年減少再次創下歷史新低。日媒分析出生率下降,除了與經濟背景、晚婚有關,日本社會偏向賦予男性勞工重任,導致工時過長、只剩女性宛如「偽單親」般照顧小孩也有關。
-
柯文哲談釣魚台主權惹議 澄清爭議問題慢慢處理
|政治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訪日進入尾聲,但接受日媒專訪時,提及敏感的釣魚台主權議題,稱台灣漁民並非是要爭取土地而是捕魚權,引發爭議。今(8)日上午柯文哲重申,表示他的態度是先解決現在的問題,有爭議的問題後面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