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
披衣菌威脅無尾熊生存 澳洲研發專用疫苗降感染風險
|全球澳洲的無尾熊長年受到披衣菌感染威脅,這是一種人類跟無尾熊都可能得到的性傳播疾病,是透過「繁殖—交配」傳播,在澳洲野生無尾熊的死亡案例中,披衣菌感染大約就占了一半,如今澳洲科學家研發出的專用疫苗,獲得監管機關批准,希望保護瀕危的無尾熊免於滅絕。
-
南韓列立百病毒一級傳染病 我疾管署:不排除納法定傳染病
|生活國內又出現百日咳群聚疫情,疾管署公布新增3例百日咳病例,指標個案是北部1個月大男嬰,後續男嬰媽媽和姊姊採檢後也陽性確診,是一起家庭群聚事件。另外,南韓政府日前宣布,將「立百病毒」列為第一級傳染病,對此疾管署表示,立百病毒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目前尚無疫苗與特效藥,致死率最高達75%,後續若觀察國際疫情有變化,不排除將改列為法定傳染病。
-
開學季校園傳染病例增 A流、病毒性腸胃炎、RSV齊發
|生活9月開學季,學生聚集上課接觸時間增加,有小兒科醫師表示,近來小學童到嬰幼兒都出現發燒、咳嗽、嘔吐等症狀,校園傳染病案例明顯上升,而且是3大病毒齊發,包括A型流感、病毒性腸胃炎還有RSV病毒。疾管署表示,10月份即將開打公費流感疫苗,在此之前建議勤洗手、戴口罩防疫。
-
境外移入「球黴菌」病例增 曾赴美西、墨西哥民眾需留意
|生活台灣境外移入的「球黴菌」病例近幾年有增加趨勢,今(29)日疾管署和台大醫院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球黴菌主要分布在美國西南部等地,生長在乾燥或沙漠地區土壤,因主要侵犯人體肺部,又稱「溪谷熱」。儘管球黴菌不會人傳人,多數感染者無症狀可自行康復,約4成患者會在潛伏期出現咳嗽等症狀,如果是高危險族群,可依醫囑開立抗黴菌藥物治療。
-
9成胃癌患者曾驗出幽門桿菌 醫:家庭共餐可能相互傳染
|生活許多人對於胃痛、消化不良都不以為意,不過醫師提醒,有可能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若不治療恐怕釀成胃癌。國健署統計發現,9成胃癌患者都曾驗出幽門螺旋桿菌,而且這種細菌是透過糞口傳播,家庭共餐也可能會相互傳染,建議同住家人應一併篩檢治療。
-
美疑現首例人類染「螺旋蠅蛆病」 蛆蟲可能啃食宿主致死
|生活美國馬里蘭州傳出近年來首例人類感染「螺旋蠅蛆病」的案例,這種寄生的蛆蟲會啃食宿主的組織,甚至造成宿主死亡。醫生提醒,雖然台灣沒有病例,但寵物如果從疫區返台出現異常症狀,務必警覺並告知獸醫旅遊史。
-
腸病毒重症近6年同期最高 疾管署籲家長提高警覺
|生活丹娜絲颱風過後,傳染病風險上升。疾管署公布上週新增1例類鼻疽及5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均為丹娜絲颱風後發病,另外新增1例類鼻疽死案例是在風災前發病,推測為吸入性感染;另外也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搶救中,疾管署提醒家長,今(2025)年腸病毒重症累計有13例,含7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一定要提高警覺。
-
7旬婦發燒無力染兔熱病 近3年首例本土病例
|生活疾管署公布近十年來,首例布氏桿菌病境外移入病例,個案是一名北部50多歲男性,4月曾經到中國新疆旅遊,接觸羊隻和馬匹後沒洗手,返台後發病住院,所幸經過治療後已經康復出院。另外國內也出現近3年來首例兔熱病本土確定病例,疾管署提醒,這兩種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呼籲民眾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並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
俄愛滋病新增數全球前五名 開戰以來軍人感染數增20倍
|全球俄羅斯獨立媒體報導,一項來自《軍事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俄國士兵感染愛滋人數比戰爭前增加20倍。專家指出,原因可能是軍隊中共用針頭,以及未落實徵召前的病毒檢驗等。
-
中國廣東洪災助長蚊蟲孳生 佛山屈公病達7000例
|全球全球極端氣候加劇,各地暴雨洪災頻傳,美國CDC發布旅遊警告,提醒民眾要注意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屈公病,如果到亞洲、南美洲、非洲和印度洋部分地區要特別留意。目前正遭遇洪災的中國廣東,災區積水,蚊蟲迅速繁殖,因此確診案例已經超過70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