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諾貝爾醫學獎

  • 台大首位「校學士」畢業 新制上路2年現有50生

    |文教科技

    台大在今(25)日舉行畢業典禮,包含碩博士以及學士班在內,有1.1萬多名畢業生,其中還有1名畢業生賴奕達,他原本是主修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後來是以「空間政策與規劃科學領域」,成為台大「校學士」制度的第一位畢業生。校方也決定,要將這份與眾不同的畢業證書,放進校史館典藏。

  • 諾貝爾醫學獎美2學者獲獎 發現溫度與觸覺感受器

    |全球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的諾貝爾大會,在台灣時間今日下午宣布2021年醫學獎,由發現溫度與觸覺感受器的兩名美國學者共同獲得。

  • 諾貝爾醫學獎 發現C肝病毒3科學家同獲

    |地方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的諾貝爾大會,今天晚間宣布2020年的醫學獎,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 三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分別是美國衛生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員「哈維-阿爾特」、任教於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英國學者「麥可-霍頓」,以及美國洛克-斐勒大學教授「查爾斯-萊斯」。   三位科學家的研究在對抗血液感染肝炎,也就是肝硬化與肝癌這兩大全球性疾病有卓越貢獻。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開了慢性肝炎的

  • 諾貝爾醫學獎 發現C肝病毒3科學家同獲

    |地方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的諾貝爾大會,今天晚間宣布2020年的醫學獎,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 三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分別是美國衛生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員「哈維-阿爾特」、任教於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英國學者「麥可-霍頓」,以及美國洛克-斐勒大學教授「查爾斯-萊斯」。   三位科學家的研究在對抗血液感染肝炎,也就是肝硬化與肝癌這兩大全球性疾病有卓越貢獻。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開了慢性肝炎的

  • 揭示細胞對含氧量反應 3人著諾貝爾醫學獎

    |

    人體若欠酸素會造成許多疾病,毋過欠酸素的癌細胞,煞真歹醫。有三位歐美的科學家,發現人體細胞對酸素的變化佮反應機制,對癌症、心臟病的治療真有幫助,因為按呢,得著201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獲獎的三位學者,分別是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凱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賽門薩,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雷克里夫。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人體細胞的缺氧反應機制,也就是細胞面對含氧量的變化,如何進行偵測並做出反應。 導致人

  • 揭示細胞對含氧量反應 3人著諾貝爾醫學獎

    |

    人體若欠酸素會造成許多疾病,毋過欠酸素的癌細胞,煞真歹醫。有三位歐美的科學家,發現人體細胞對酸素的變化佮反應機制,對癌症、心臟病的治療真有幫助,因為按呢,得著201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獲獎的三位學者,分別是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凱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賽門薩,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雷克里夫。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人體細胞的缺氧反應機制,也就是細胞面對含氧量的變化,如何進行偵測並做出反應。 導致人

  • 揭細胞含氧量波動反應 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

    美英等國的3位科學家,因為發現人體細胞對還氧量變化的反應機制,被認為對於癌症、心臟病等疾病的治療很有幫助,因此獲諾貝爾醫學獎。獲獎的三位學者,分別是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凱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賽門薩,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雷克里夫。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人體細胞的缺氧反應機制,也就是細胞面對含氧量的變化,如何進行偵測並做出反應。 導致人類死亡的幾個重要的疾病,例如癌症與心臟病等等,治療方法一直都是

  • 揭細胞含氧量波動反應 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

    美英等國的3位科學家,因為發現人體細胞對還氧量變化的反應機制,被認為對於癌症、心臟病等疾病的治療很有幫助,因此獲諾貝爾醫學獎。獲獎的三位學者,分別是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凱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賽門薩,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雷克里夫。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人體細胞的缺氧反應機制,也就是細胞面對含氧量的變化,如何進行偵測並做出反應。 導致人類死亡的幾個重要的疾病,例如癌症與心臟病等等,治療方法一直都是

  •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由英、美三位學者共得

    |

    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今天傍晚五點半揭曉。美國哈佛醫學院教授威廉凱林、英國牛津大學的彼得.拉特克里夫爵士,以及美國約翰普金斯大學的葛雷格.塞門薩,三位學者以「人體細胞如何感應氧氣並調整適應」的相關研究共同獲得。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長佩爾曼在宣讀記者會中指出,氧氣的重要性早已廣為人知,但細胞如何適應氧氣水平的改變,一直不明,今年三位醫學獎得主發現了一個分子機制,可以按照不同的氧氣水平

  •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由英、美三位學者共得

    |

    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今天傍晚五點半揭曉。美國哈佛醫學院教授威廉凱林、英國牛津大學的彼得.拉特克里夫爵士,以及美國約翰普金斯大學的葛雷格.塞門薩,三位學者以「人體細胞如何感應氧氣並調整適應」的相關研究共同獲得。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長佩爾曼在宣讀記者會中指出,氧氣的重要性早已廣為人知,但細胞如何適應氧氣水平的改變,一直不明,今年三位醫學獎得主發現了一個分子機制,可以按照不同的氧氣水平

相關標籤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