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鳳鼻頭

  • 大林蒲的困境|遷村未完成 開發工程接踵而來【我們的島】

    |地方

    高雄市小港區的大林蒲,長期遭受工業污染,規劃遷村。但是遷村還未完成,新的開發不斷來臨,居民擔心陷入難以遷村,污染加深的困局。

  • 大林蒲抗議遷村與承諾不同 居民高市議會前陳抗籲開聽證會

    |地方

    高雄小港大林蒲及鳳鼻頭上百位民眾,今(9)日上午聚集市議會前陳抗,表示遷村安置計畫書上的條件,與市府當初說明會上所承諾的不同,無論是土地協議價購、補償等都對居民不利,呼籲市府召開聽證會,對此市長陳其邁表示會持續溝通。

  • 中油規劃蓋瀝青廠 大林蒲居民抗議

    |環境

    高雄小港大林蒲規劃遷村,但中油預計在鳳鼻頭段,瀝青工廠,引發大林蒲居民和環團不滿,認為遷村沒完成再蓋新廠,侵害當地居民權益,要求中油等遷村完成後再蓋,否則抗爭到底。中油回應,環評已由環保署通過,規劃明年3月動工,因為遷村期程未定也不屬中油權限,還是會照規劃期程辦理。

  • 大林蒲遷村再辦說明會 反對派要求高汙染工廠遷移

    |地方

    高雄大林蒲遷村第2場說明會,因疫情關係,時隔一年多才舉辦。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到場和在地鄉親面對面對談。不過場外也有反對遷村民眾抗議,要求遷走高汙染產業工廠,而不是遷村,和現場維安警力一度對峙。

  • 遷村紛擾數十年 居民以音樂祭、影像說大林蒲故事

    |產經

    高雄大林蒲因為被工業區包圍,所以長期以來居民深受環境汙染困擾,而遷村議題也紛擾數十年。在2019年10月的時候,行政院核定遷村經費,也讓大林蒲再度引發關注。有三位不同世代的民眾,決定要使用影像和音樂祭,希望能為這個可能消失的村落留下紀錄。 邁入第五年的西南瘋音樂祭,源起大林蒲居民對政府的怒吼。鳳興里長洪富賢說:「起源是一個不甘願對政府漫無止盡的開發。」、「常常抗爭也不是,也沒有什麼結果,我們是不是

  • 遷村紛擾數十年 居民以音樂祭、影像說大林蒲故事

    |產經

    高雄大林蒲因為被工業區包圍,所以長期以來居民深受環境汙染困擾,而遷村議題也紛擾數十年。在2019年10月的時候,行政院核定遷村經費,也讓大林蒲再度引發關注。有三位不同世代的民眾,決定要使用影像和音樂祭,希望能為這個可能消失的村落留下紀錄。 邁入第五年的西南瘋音樂祭,源起大林蒲居民對政府的怒吼。鳳興里長洪富賢說:「起源是一個不甘願對政府漫無止盡的開發。」、「常常抗爭也不是,也沒有什麼結果,我們是不是

  • 高巿推軍事觀光 文史團體忙探勘軍事遺址

    |兩岸

    高雄市政府想要推出軍事觀光,文史團體為此近日不斷探勘軍事遺址,包括日治時期的鼓山洞、二戰的林園區鳳鼻頭山坑道 「因為它這個坑道都四通八達,所以那個通風很好。」文史工作者跟高雄市觀光局同仁來到林園區鳳鼻頭山二戰15公里坑道,外觀看來不起眼,裡頭卻別有洞天,足足有15公里長,30公尺深,分成上中下三層,最上層是大型砲陣地,中層是砲壘,下層是機槍堡,還有4個戰備水池,保留相當完整。 文史工作者說,林園

  • 高巿推軍事觀光 文史團體忙探勘軍事遺址

    |兩岸

    高雄市政府想要推出軍事觀光,文史團體為此近日不斷探勘軍事遺址,包括日治時期的鼓山洞、二戰的林園區鳳鼻頭山坑道 「因為它這個坑道都四通八達,所以那個通風很好。」文史工作者跟高雄市觀光局同仁來到林園區鳳鼻頭山二戰15公里坑道,外觀看來不起眼,裡頭卻別有洞天,足足有15公里長,30公尺深,分成上中下三層,最上層是大型砲陣地,中層是砲壘,下層是機槍堡,還有4個戰備水池,保留相當完整。 文史工作者說,林園

  • 高雄鳳鼻頭漁港遭汙染

    |

    位在高雄小港區的「鳳鼻頭漁港」,一大片的海水,變成詭異的青藍色,而在「消波塊」之間的海水,也染成混濁的「藍白色」,範圍還越變越大。民眾懷疑,是被偷倒「汙染物」,追查後發現,這汙染源,來自旁邊的「南星計畫區」,要「填海造陸」所使用的爐渣,因此要求環保局,盡速檢驗。 消波塊間的海水,變成混濁藍白色,隨著海浪拍打,不斷往外擴,透過空拍鏡頭,更可看到,鳳鼻頭漁港外港除了乳白色海水,還有一大片詭異的青藍色,

  • 高雄鳳鼻頭漁港遭汙染

    |

    位在高雄小港區的「鳳鼻頭漁港」,一大片的海水,變成詭異的青藍色,而在「消波塊」之間的海水,也染成混濁的「藍白色」,範圍還越變越大。民眾懷疑,是被偷倒「汙染物」,追查後發現,這汙染源,來自旁邊的「南星計畫區」,要「填海造陸」所使用的爐渣,因此要求環保局,盡速檢驗。 消波塊間的海水,變成混濁藍白色,隨著海浪拍打,不斷往外擴,透過空拍鏡頭,更可看到,鳳鼻頭漁港外港除了乳白色海水,還有一大片詭異的青藍色,

相關標籤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