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政府 與主流媒體長期不和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紐約時報和時代雜誌記者相繼面臨司法控訴,再度引發新聞自由和法律與國家安全的爭論。而保守派當道的布希政府,與自由派佔多數的新聞界,在意識形態上又是南轅北轍。讓布希政府與媒體的緊張關係,更難找到一個平衡點。
部長,講些水門案的故事吧。不列入紀錄,不上報的啦!
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和跑國防新聞的記者們開起玩笑,顯得氣氛融洽。但事實上,倫斯斐經常對媒體有不少的抱怨。
24小時的新聞報導裡,每次(我軍)在伊拉克受挫,就會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播,好像(我軍)受挫了10次或20次。而當事情有所進展,請不要懷疑,確實有所進展,媒體卻不認為有報導的價值。
其實,在布希政府與媒體的緊張關係中,這只能算冰山的一角。根據加州大學教授葛羅克洛斯等人,在2004年11月發表的媒體研究顯示,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CBS等主流媒體,多數都旗幟鮮明地反對布希。因此,當布希第一次出馬角逐白宮寶座時,痛罵紐約時報記者,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紐約時報的克萊莫是個渾蛋!對呀,他的確是!
當然,只要有修理布希政府的機會,這些媒體也不會放過。布希尋求連任期間,出現所謂服役紀錄不良的疑問。CBS立刻大幅度報導,民主黨陣營也抓緊這一點砲轟布希。然而後來卻證實,CBS引用的文件是假造的。
這是個錯誤,CBS新聞深表遺憾。我也要親自直接說"對不起"。
就在CBS出錯、丹拉瑟引咎辭職後不久,新聞週刊一篇美軍羞辱古蘭經的報導,導致阿富汗暴動。後來也證實消息來源有誤。
一言足以興邦、亦足以喪邦。這一點我們需要銘記在心。
一連串的新聞烏龍事件,不但打擊媒體的公信力,也讓媒體在面對政府動用司法大刀的時候,增加更多不利於媒體本身的變數。而布希政府與主流媒體的緊張關係,也就更難找到平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