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佔台灣蛋雞產業7成 格子籠飼與雞蛋殘留芬普尼相關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人每年吃掉73億到84億顆雞蛋,但是台灣蛋雞產業近7成都是以傳統「格子籠」方式飼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最新調查發現,國內4家企業、7家超市當中,以全聯販售「格子籠」雞蛋比例最高,國內爆發雞蛋殘留芬普尼事件,與母雞「格子籠」飼養方式息息相關。

彰化文雅畜牧場的雞蛋,日前被檢驗出殺蟲劑芬普尼殘留,共有15萬顆蛋品流入10縣市,必須全部下架回收,台灣動物社會研究社最新調查發現,雞蛋殘留芬普尼與母雞「格子籠」飼養方式息息相關。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格子籠下面又都是陳年的雞糞,所以雞糞上面都會有很多蚊蠅孳生,最後就會到母雞的身上去,所以牠癢到受不了的時候,牠會生不了蛋,那為了避免不讓牠生不了蛋,農民就開始拿芬普尼,拿各式各樣的農藥就噴在禽舍裡面,甚至往雞的身上灑。」

研究團隊針對國內4家企業、7家通路販售「格子籠」雞蛋的比例做調查,結果發現今(2025)年被全聯併購的大全聯和全聯超市,販售蛋殼C碼「格子籠」比例最高,達8成以上;其次是家樂福及City Super,至於好市多雖然格子籠比例為零,但豐富籠占比仍有2成,也是非人道的飼養方式,動保團體擔憂,這些母雞沒有在放牧或室內禽舍飼養空間,可能也不會生下健康的雞蛋。

台北市民黃先生認為,「格子養的,有時候它的問題也是很多,衛生問題啊。」

台北市民張小姐指出,「放牧的比較快樂吧,雞生起來比較快樂,人也是要快樂嘛。」

此外,調查也發現,「非籠飼」跟「籠飼」的雞蛋,價格沒有太大差異,因此呼籲政府應和歐盟等其他國家一樣,制定禁止新建或增建傳統「格子籠」蛋雞舍的政策,並輔導農民轉型友善飼養,才能減少雞蛋芬普尼殘留危機,確保消費者食品安全。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