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口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 林保署:將分階段降挖壩體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除了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降為常態警戒,立霧溪的「燕子口堰塞湖」,依農業部監測報告,也顯示沒有明顯變化,在下午解除警戒,廠商機具也正進行降挖壩體與引流工程。而經過專業團隊評估,災害應變中心在今(23)日正式撤除為期33天的設立,也是近25年最長。
提著簡單的行囊跟大家道別,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隨著中央前進協調所退場,總協調官季連成也結束在花蓮光復近1個月的駐守任務。
而實際走到光復市區,不少店家仍在清理,表示雖然道路搶通、電力恢復9成,但想要「正常生活」似乎遙遙無期。
光復鄉中山路二段商戶王小姐表示,「真的就不敢想像還有沒有那麼穩健的生意,自己可以苦 ,總不能讓孩子跟著餓肚子吧,孩子說『媽媽,我1天只吃1餐』。」
堰塞湖釀災滿月,超過200名災民仍住在旅館或安置中心,急需中繼屋安置,只是更多人期盼能「離災不離村」。
目前內政部及原民會主責負責中繼屋、租金補貼等中長期住宅重建工作。另外,17日通報的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林保署已發包減災工程,將採分階段降挖壩體。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說明,「先做刷坡,然後做安全空間之後,來進行第1階段的壩頂降挖,壩頂降挖的重點就是挖到它的水能夠自然溢流,如果它真的如我們所想沒有快速潰堤的話,我們會想要進行第2階段,再讓它降10公尺左右,減低它的風險。」
除了台8線靳珩隧道西出口淹水路段、以及東出口到魯丹橋溢流水路段仍持續封閉外,依農業部報告,立霧溪堰塞湖壩體監測沒有明顯變化,經專業評估無立即危險,災害應變中心也在23日撤除。
中央應變中心副指揮官、消防署長蕭煥章指出,「從樺加沙921以後,第1次開設了33天,嚴格來講從7月份就開始了,我們也是首次內政部、經濟部、農業部3個應變中心同時開設,是創下歷史的一個運作狀況。」
災害防救法最近一次於今(2025)年5月28日修正公布,只是面對新型複合災害挑戰,內政部表示會持續「研議修正」,朝向明確的中央與地方權責分工、加強災害告警、強化疏散撤離等面向強化機制。
許勝婕/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