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公布新全球指引 有助台灣獲防衛技術
中共軍事擴張,引發印太區域局勢動盪,而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剛落幕,帶來好消息,美國將公布新的全球性指導方針,加速對美國防衛夥伴的技術釋出與審批程序,納入台灣,有望改善軍售延宕。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透露,代表台灣與日本、澳洲等美國核心盟友享有同等待遇,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樂觀其成。
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我們會等這個指引,如果有正式公布以後,我們再來跟這些廠商進行相關合作生產也好,或技術轉移也好。」
韓儒伯表示,這次會議美台聚焦台灣打造台灣之盾,他認為應採購更多Nasams飛彈系統和愛國者三型增程型防空飛彈。有立委也關切,面對中共飛彈威脅,台灣之盾能否成為抵禦中共火箭軍的解方?顧立雄強調,飛彈防禦整合是台美共同目標。
顧立雄回應,「是全方位的多層的,然後是這樣一個整體飛彈防禦系統,那反制遠程火箭作戰運用策略跟系統建構,當然是我們重要的一個建軍方向。」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則通過4項友台法案,包括「豪豬法案」,「嚇阻中國侵略台灣」、「美國台灣美洲夥伴」及「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豪豬法案將讓台灣享有與北約盟友的同等軍售待遇,簡化美國對台的軍售流程,更快取得武器裝備。
不過美國積欠台灣軍備超過6100億,包含66架F-16V,原定明年全數交付,恐出現變數。駐美代表俞大㵢表示,台美軍售延宕的金額數字有逐漸下降,美方也為了F-16V趕進度。
駐美代表俞大㵢指出,「明年全數交付目標有挑戰性,但美方正在加快速度,其他武器也是如此,同時我們正在討論共同開發與生產及技術轉移。」
但這些新式武器,到時由誰負責操作,恐讓國軍傷透腦筋。國軍今(2025)年編現比78.6%,低於目標的80%,當中,空軍的防空飛彈士兵編現比只有41%,空防戰力出現隱憂。
立委示警,編現比不足,除了影響戰力,也會升高官兵操作的危險性。顧立雄回應,透過調升志願役加給以及各項戰鬥加給,增加招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