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要求供應商明年降價15% 聯電:不評論價格細節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最近傳出,要求供應商在一個月內提交可執行、涵蓋明(2026)年全年度的降價方案,而且降幅必須在15%以上,這項成本優化措施將從明年元旦起生效。對此,聯電表示不針對供應商價格細節進行評論。至於先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希望台美各自承擔晶片的一半產能,專家分析,如果完全配合赴美生產,對台灣產業鏈會造成一定影響。
對於中國成熟製程的低價競爭,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傳出1日向供應商發通知,要他們在一個月內提出具體可執行的降價方案,降幅至少15%,預計從明年元旦開始實施。聯電2日股價也由紅翻黑,呈現小幅震盪。
雲報政經產業研究院副社長柴煥欣分析,「市場上有供過於求的疑慮,第2個本身的終端需求不是那麼興旺的情況,再加上競爭對手又來勢洶洶,要求供應商價格往下調整,是聯電不得不為的一個策略。」
在正式通知中,聯電強調國際局勢劇烈變化,能源和原物料、物流等成本增加,對公司營運和毛利率形成巨大壓力,如果供應鏈能配合降價,未來在產能分配和訂單合作將會是重要依據。
對此聯電表示,不針對供應商價格細節進行評論。有專家認為,為了拿到訂單,供應商可能還是會答應降價,但降幅仍需協議。
近期在半導體產業,外界也高度關注,針對美國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希望美台各自承擔晶片一半產能,也就是五五分,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日前表示,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
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認為,「以台積電2024年的營收大概3兆新台幣,美國客戶大概就佔了2兆,那你要把美國客戶的50%移到美國,當然如果完全配合美國的話,我覺得對台灣的產業鏈一定會造成影響,產業鏈不只是台積電,甚至連這個相關的供應商都必須要去美國。」
台灣和美國已經展開第5輪實體磋商,有關232條款如何調整?會不會在美國設立「類科學園區」協助台廠投資?還有待行政院談判小組對外公布。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