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 土木學者籲設防災總署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堰塞湖溢流造成花蓮光復鄉嚴重災害以及居民傷亡,今(2)日氣象專家表示,受到氣候變遷異常的影響,導致今(2025)年降雨量大增,間接導致堰塞湖成災。土木學者則建議,未來堰塞湖的處理上需要透過跨部會合作處理,也建議成立防災總署,來因應未來多變氣候災害。
花蓮光復鄉的堰塞湖溢流帶來嚴重災情,救災工作持續進行,各界也對於堰塞湖的成因以及撒離等的機制展開討論。
2日一場論壇上,與會的氣象專家分析今年的氣象資料,強調受到氣候變遷異常的影響,海水溫度升高,在大低壓帶籠罩下間接帶來颱風大雨,形成馬太鞍堰塞湖,最終成災。
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指出,「今年非常的特別,這個累積雨量已經是接近紀錄或破紀錄,所以這是非常、非常極端現象。大家還有印象的話,7月我們是整個月都是幾乎都是下雨。」
土木學者則表示,台灣處理堰塞湖的經驗其實不少,堰塞湖在7月形成後,研究團隊都有進行監控,只是成災前要一口氣撤離8000人實在有難度,建議未來要跨部會合作處置。
台科大營建工程系名譽教授李咸亨表示,「8月、9月就跟著說我該疏散,還是該去做爆破,還是該去做疏導?那問題就會像前面8次堰塞湖的處置成功一樣,這一次就是沒有問題,可能有財產損失,但是不至於有人命的損失。」
與會學者認為,這次的案例在救災防災上是很寶貴的,必須把處置經驗傳承下去,未來透過科學對話及行動,反思風險的管控,也建議政府是否成立防災總署,來因應未來多變的氣候災害。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