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修法後地方教育經費增 教團指配套人力不足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財劃法》修法後,中央將釋出3700億的財源到地方,包括約800億的教育預算。多個教團上午指出,地方教育經費看似增加,卻沒有配套人力與責任,許多中央原本支應的教育補助與政策恐受嚴重衝擊;面對制度錯配危機,提出修改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等5大訴求。
學校午餐的管理規範缺乏全台一致性作法,行政院版本的「午餐專法」草案,原本預計去(2024)年底提出,受《財劃法》修正影響補助與事權,遲無下文。
教團說,許多中央支應的政策與補助,到現在中央仍無法明確告訴地方,哪些經費該如何分配,擔心到了地方,計畫受影響或暫停。
自主學習公共化推動連線召集人、青年代表沈潔伃說:「當教育經費變得不再穩定的時候,最先衝擊和影響到的正是鄉村地區的孩子,以及社經條件不利的學生。」
教育再公共化聯盟召集人謝國清指出,《財劃法》修法後,中央將在2026年釋出3000多億給地方政府,約有800億教育經費從中央流到地方,但地方教育經費不可能真的增加800億,且地方不具備相對應的能力和人力。
謝國清表示,「教育部其實有一筆很大的經費,每一年到地方去,叫做教育精進計劃,精進計劃包含校長研習、家長研習跟教師研習 ,如果這邊有一大部分資源到地方,那誰來執行?」
「順地台灣,福留子孫」專案執秘丁志仁則質疑,主計總處的算法有誤,超刪教育預算345億,呼籲藍綠休兵,連署倡議儘速修改《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順地台灣,福留子孫」專案執秘丁志仁認為,「如果修改,就是要把中央應該出多少,以2025年的水準把它約定下來,就是藍綠休兵,我們以2025年為基礎,重新恢復教育經費保障。」
認為教育經費大走山,振鐸學會等教團發起守護教育經費保障連署,已有30個教團和300多人參與連署,他們呼籲,被超刪的300多億教育經費應辦理追加預算,並以今(2025)年為準,規範中央和地方未來應負擔的教育預算。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