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蘇澳港首設商港波浪發電試驗場 波浪能是什麼?發展現況為何?

(圖/台灣港務公司)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港務公司日前宣布,在蘇澳港辦理「波浪發電試驗場域招租案」,為全台首度釋出商港作為試驗場域,目前其中一區已有能源公司進駐。波浪能發電是什麼?有哪些不同類型?目前國際與台灣研發現況如何?

台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本月發布資訊,於蘇澳港辦理「波浪發電試驗場域招租案」,開放蘇澳港南外廓防波堤外側共6.75公頃海域,劃設為三處試驗區位,每區位面積2.25公頃,是全台首度釋出商港區域作為離岸式波浪發電試驗案場。

目前三處試驗區位中,C區已由「以科國際海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進駐,未來將進行機組設置與運轉測試,推動海洋能源技術的研發與實證。

基隆港務分公司指出,蘇澳港東臨太平洋,地理位置優越,擁有穩定且具代表性的風浪條件,極具波浪發電應用潛力,是我國發展海洋再生能源的理想據點。

波浪能發電是什麼?

根據台電綠網,波浪能為海洋能源的一種,是透過風吹過海面時產生的摩擦力,將波浪起伏的位能、往復力及浮力轉換成機械能,帶動渦輪機發電。

除了波浪能外,海洋能源還有溫差能、海流能、 潮汐能、鹽差能及潮流能等不同類型。

(圖/台電綠網)

中研院資訊顯示,台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海洋能資源,其中北部、東北部外海,以及澎湖外海,均被視為具有發展波浪能潛力。

台灣海洋能潛力場址(圖/中研院)

波浪能發電有哪些類型?

根據環境資源中心,波浪能發電機組設計多元,主要可依設置點分為「岸基型」或「離岸型」,雖然設於外海的離岸型機組可產生的波浪能量較高,但岸基型有設置成本較低、易維護等優點。根據再生能源網資訊,波浪能依發電方式不同,可再分為震盪水柱式、阿基米德效應式、固定基點的浮體運動、變動基點的浮體運動、過頂過流式與撞擊式等6種。

(圖/再生能源網)

國際波浪能發展現況

BBC報導中,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全球波浪能理論上每年可產生3萬太瓦時的電力,超過當前的全球用電量;然而,波浪能卻存在巨大的技術挑戰,例如設備要足以承受海浪衝擊及海水鹽度等條件,才可吸收足夠的波浪動能。不過,波浪能具有的關鍵優勢,就是海浪幾乎無時不在。

國際上先前曾有不少波浪能的失敗案例,例如蘇格蘭的案場曾一度順利接入英國電網,但卻在十年後宣告破產;澳洲則是有能源公司曾承諾興建首個具商業規模的波浪能電場,最終因財務問題無法順利運作。

目前全球開發波浪能的熱點主要包含歐洲西海岸、美洲太平洋沿岸以及英國北部水域等地,如瑞典公司CorPower Ocean位於葡萄牙海岸的案場、以色列公司EcoWave Power將在洛杉磯港口啟動的示範案場等,該公司先前也曾宣布,將在台灣和印度開發波浪能。

台灣去年成功研發國產岸基式波浪發電機組

成功大學去(2024)年12月宣布,成功研製全台第一座國產岸基式擺臂波浪發電機組「擎浪者(WaveArm)」,並已於同日完成水槽測試。

此計畫由國科會補助,由國立成功大學主導整合成大近海水文中心等單位,採用創新性的擺臂結構設計,系統由浮筒、擺臂與能量擷取系統組成,透過波浪的上下運動帶動浮筒驅動發電機,可全年無休發電。

(圖/成功大學)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