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高溫破紀錄 葡萄延長產季釀酒業逆勢成長
北歐今年7月下旬籠罩熱浪,從往年夏季均溫攝氏20度的舒適,飆上30度,芬蘭甚至連續22天超過30度,耶誕老人都汗流浹背。研究顯示,人為過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暖化,讓這波熱浪平均高出攝氏2度,當地缺乏因應熱浪的基礎設施,導致更多人在戶外活動時中暑暈倒,醫院過度擁擠也過熱,大量銀髮族健康出狀況,此外森林野火更多,湖泊中藻類大量繁殖,溺水人數也激增。

紅十字會氣候顧問瓦伯格表示,「所以今年7月提醒我們,在北方地區高溫已非遙遠的威脅,已滲透到醫院、護理機構和家庭中。這裡設計建築物是為保持室內溫度,而不是通風排出熱氣,室內熱度經常超過安全限度,挪威有8家醫院不得不取消手術。」
高溫也威脅北部,放牧馴鹿維生的原住民薩米人經濟與糧食安全拉警報,夏天馴鹿所待的高地已經不夠涼爽,食物飲水都變少,部分馴鹿甚至被拍到進入市區尋找陰涼的地方。
瓦伯格指出,「在薩米人的土地上,我看到一隻馴鹿連續3天待在同一片樹蔭,沒有吃草。」
研究已經證實,北極地區的升溫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2倍以上,這為北歐帶來更長、更溫暖的生長季節,過去從來不是葡萄酒產區的當地開始萌現商機。丹麥羅斯內斯半島這處全國最大酒莊,5萬株葡萄藤爬滿山坡,現由美國加州酒莊返鄉的詹森接手經營。

酒莊莊主詹森說明,「加州天氣越來越熱,幾乎突破釀酒的極限,但在丹麥情況相反,我10年來看著情況這樣發展,現在決定這是參與的好時機,我們現在能在丹麥釀出好酒,重要的是消費者也注意到了。」
北歐葡萄園在過去20年快速興起,丹麥目前約有100家商業酒莊,瑞典則有200多家,多數栽種 Solaris葡萄,這是德國 1975 年培育出耐寒、早熟及抗病的新品種;丹麥也在開發其他品種,希望2030年前種出更耐寒的葡萄。詹森說,丹麥的優勢在於規則較少,不像傳統南歐南法產區有嚴格的生產製作要求,可以自由嘗試新葡萄與新風格。

不過跟法國和西班牙相比,北歐酒莊規模仍小且成本偏高,品質也還比不上老牌酒莊,然而在環保概念下,越來越多人支持購買低碳足跡的在地商品,觀光客也樂於嘗鮮,讓北歐葡萄酒慢慢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