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的土地、溫和乾燥的氣候,再加上牧草等豐富的自然資源,這些條件都讓南非很適合發展大規模的放牧,南非的養羊業不僅提供了國內對於食物的需求,每年約生產4200萬公斤的羊毛,還供應給全世界的服裝產業,然而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畜牧業就占了五分之一,在南非養羊達五代之久的伊拉斯謨家族說,過去買家並不那麼關心牲畜對土地和氣候變遷的影響,但現在買家會要求牧場,出示永續放牧認證標章,因此讓他們轉型為比有機農場更注重生態系統的經營模式。
伊拉斯謨家族在南非的農地約有7700公頃,他們選擇高度重視土壤健康的放牧方法,讓被過度放牧的土地,能夠在多方的策略下有足夠的時間恢復,像是讓羊群在不同土地間輪作,又由於土壤健康與蛋白質有著密切關係,因此,他們將動物的糞便作為肥料,讓植物經由光合作用,從土壤吸收養分,再合成為各種蛋白質。
牧場主人斯蒂芬說,「我們不能只有放牧,我們也需要動物反饋提供蛋白質,還有另一種獲取蛋白質的方法,就是把整座森林砍掉,改種植物性蛋白作物,但這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比利用動物來完善整個生態系統的畜牧業,帶來更大的傷害。」
此外,南非碳稅政策也鼓勵企業參與碳市場交易,而選擇再生農業的經營方法,還讓伊拉斯謨家族能夠因為擁有良好的土壤結構和有機物質,減少土壤的侵蝕和流失,降低土壤中碳的釋放,讓固碳能力因而提高,同時也讓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少,降低碳稅的負擔,進而產生碳信用額度。
牧場主人斯蒂芬指出,「確保你的行動能夠創造碳信用額度,其實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對我們來說,它的美妙之處在於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和改變,對動物的健康、土地、植物及整個生態系統都有益。」
儘管南非正在推行永續的自然放牧方法,但還沒有數字可以顯示目前8000戶的牧羊場有多少戶是採用這樣的方法,而專家也說,顯然碳交易的收入能夠真正幫助農民接受更好的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