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丹娜絲損害嘉義光電案場 清運緩慢民代憂二次污染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丹娜絲颱風讓嘉義縣多處太陽光電案場受損,尤其設置於滯洪池的水面型光電場最明顯,最嚴重在新塭滯洪池的光電案場,受損光電板約5萬片,至今災後2週還沒清理完。今 (21)日下午立委邀集環境部官員會勘,憂心光電板造成二次污染。業者回應進出動線拖慢清運速度,目前22台卸斗車加七台怪手清運,預估1天可清5000片,希望在12天內清完。

鳥瞰這片占地30公頃的嘉義新塭滯洪池光電案場,水面上許多光電板漂浮,也有不少層疊交錯。這是21日空拍畫面,丹娜斯颱風災後第2週,光電板還清不完。清理速度慢讓在地民代憂心環境傷害,也擔心光電板漂浮在水面上造成污染。

環境部次長沈志修表示,「嘉義縣的環保局、嘉義縣的產發處來協調OK,怎麼樣讓它可以就近移開魚塭,到適當的場所先暫置,那個地方在暫置的過程當中,不要衍生二次污染。」

業者說案場土地產權屬於嘉義縣府,公司標租定期給付租金與回饋金,這次風災約5萬片光電板受損,先前因台電復電優先、進出動線較差等問題降低清理量能,已進駐22台卸斗車、七台怪手運作,預估最佳狀態1日可運5000片。

永鑫能源董事胡根地表示,「我們現在的回收的業者都待命,隨時可以運走。那運走的業者是根據我們環境部所指定的合規的廠商,那直接就載走。」

這次颱風,最大風速在業者保證光電模組能承受的風抗係數內,還是不少光電案場被吹壞。專家研判跟風力集中與渦流效應、施工品質與安裝誤差以及長期風吹日曬,結構產生金屬疲勞等原因有關。

台灣營建研究院董事長丁澈士指出,「風速的局部加速而產生的渦流,測到的平均風速可能會比氣象站更高;第二,施工的誤差或者安裝上的誤差也可能;第三個,可能在模組本身就有一些的瑕疵;最後,可能因素是維護跟老化。」

專家指出,光電模組在風抗係數內仍受損非單一因素,設計、施工、環境多方面向都可能綜合作用,建議從審慎設計、嚴謹施工及後期的維護管理多個面向來提升。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