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服用感冒藥、鬆弛劑恐嗜睡 交通部公布用藥安全駕駛指引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交通部首度公布常見用藥安全駕駛指引,列出可能影響安全的藥物,像是部分感冒藥、肌肉鬆弛劑等,如果服用後可能會有嗜睡、頭暈等狀況,有藥師提醒,服藥的時機很重要,像是飯前降血糖藥,服用後就不宜立即駕駛。

上(7)月一輛統聯客運在花蓮一處路口轉彎時,撞擊到右側電箱,駕駛卻沒有馬上停下來,員警到場進行酒測,沒有酒精反應,駕駛自述身體不適有服用感冒藥。

警方問,「你是怎樣?你有吃什麼藥物嗎?」

駕駛回應,「有點人不舒服啊,感冒藥。」

藥師公會全聯會曾指出,2023年全台有3000多人因交通意外死亡,其中使用藥物後開車占10%,依此推估每年約300多人因藥駕導致交通事故死亡。

公路局首度公布常見用藥安全駕駛指引,除了安眠藥、散瞳劑,以及肌肉鬆弛劑,部分止痛、感冒藥,還有降血糖以及抗焦慮藥,都有可能引起嗜睡、頭暈或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增加交通事故風險。

交通部公路局副局長周廷彰說,「因為身體不舒服,那我需要去用藥,是人民的基本的一個權利,你很難去給他禁止,但是就是要提醒說,你吃了這個藥,如果這個藥會有這些副作用,就是暫時不要開車。」

指引推動後,是否進一步修法?公路局表示,若是發生交通事故,現行都已有相對應的處罰規定,指引是希望從源頭提醒,也希望進一步透過醫師或藥師在開藥及用藥時,對相關影響駕駛的藥品,來進行衛教。

藥師易麗珍說明,「飯前血糖藥基本上來講的話,我們吃完藥之後,我們就要立刻就要吃飯了,因為它會馬上讓我們的血糖整個就下降,就會造成整個有低血糖的一些症狀出來,這反而會造成一些盜汗,然後身體不舒服。」

藥師特別提醒,若要駕車須留意用藥時間點,另外,如果身體有腹瀉狀況,可能因缺乏鉀離子導致暈眩,也不適合駕駛,以及天氣炎熱若有中暑症狀,也可能會頭暈頭痛,不宜開車。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