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土耳其鮭魚」成養殖業玫瑰金 卻遭控污染、擠壓捕撈漁業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土耳其因通膨飆升與貨幣大幅貶值,經濟局勢陷入高度不穩定,不過,當地有一種產業卻一枝獨秀,那就是有「土耳其鮭魚」之稱的「虹鱒魚」養殖漁業。土耳其的虹鱒魚是在低溫的黑海水域養殖,肉質與口感和鮭魚很相近,主要出口到俄羅斯、越南和日本等國。但這個產業容易污染海水,又會阻礙洄游魚類通行,長期下來恐將改變黑海的海洋生態,因此虹鱒養殖業者也遭受不少嚴重的批評。

肥美的虹鱒在黑海裡鑽動,它們是土耳其養殖漁業的「玫瑰金」。過去10年來,鮭魚在全球市場需求大增,同時拉抬了虹鱒的身價。

這些黑海裡的虹鱒,也擁有了「土耳其鮭魚」的名號,原因在於它們比較便宜,肉質也不比挪威鮭魚差,因而土耳其的虹鱒出口從2017年的50萬美元,暴增到2024年的8600萬美元,成長幅度驚人。

土耳其Akerko公司副理科比亞透露,「土耳其鮭魚這個產業,2016年起在黑海起步,一開始養鱒業者發現鱒魚價格不夠好,所以他們擴大經營、加強魚的色澤,開始以『土耳其鮭魚』做行銷策略,果然大賣。」

但土耳其的虹鱒,最大的國際客戶竟然是俄羅斯。2014年起受到制裁影響,俄羅斯被禁止進口挪威鮭魚,比鮭魚價格便宜約15%到20%的土耳其虹鱒因而大受俄國市場青睞。

土耳其食品工程師哈理奧格魯指出,「土耳其鮭魚與挪威鮭魚的差異在於,土耳其的肉質更柔軟、更好吃,外觀上也略為不同,比較好看一點。」

目前占總出口比重超過74%,此外它也銷往越南、日本、德國與白俄羅斯等國。為了與品質較佳的挪威鮭魚平起平坐,甚至跟土耳其的海鱸魚和金頭鯛一樣,打進歐洲市場,業者正努力爭取「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認證。

除了外銷,它在國內的價格也便宜實惠,有時候一大條足以餵飽5到6人的虹鱒,才不到200元台幣。不少業者積極搶進市場,想來分一杯羹。不過快速擴張的市場,背後卻深藏著污染、破壞生態等嚴重問題。

土耳其漁夫兼漁業工會地方會長庫魯說:「這裡是魚鮮洄游的水域,卻塞滿籠子,籠子設在那裡會阻斷魚群通道,那樣會發生什麼事?魚就會離開這片海域。如果是那樣,魚就會變少,屆時漁夫們該怎麼辦?我們就成了受害者。」

黑海沿岸原本是土耳其漁民捕撈鯷魚、鯖魚與鰤魚的漁區,自從虹鱒養殖業者把一個又一個直徑50公尺、深20公尺的圓形深水網箱設在海中之後,高密度的養殖場區,竟然使黑海裡的天然魚類開始明顯減少,虹鱒養殖漁業因而遭到各方歸咎,成為漁民眼中釘。

土耳其漁夫兼漁業工會地方會長庫魯表示,「魚籠底下會產生魚的廢物,魚不會吃完所有餵食的飼料,沒吃的飼料會在海底累積,這樣會導致水質混濁,當天氣好、海面平靜如鏡時,你就會看到浮出水面的油膩腐爛魚屍。」

當地漁業工會指控,這些養殖行為迫使傳統漁民無法投網,部分船隊甚至被迫航行到西非水域,才捕得到魚。

當「土耳其鮭魚」搖身成為出口明星產品的同時,環境的代價卻要由海洋與傳統漁民共同承擔,如何在經濟與生態間取得平衡,是最急待面對的問題。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