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出身、不會拉琴 陳振盛成大馬首位製琴師
輕快柔和的小提琴再加上氣勢磅礡的管樂,展現細膩的感情還有宏大的氣勢,尤其是小提琴的琴弓與琴弦交織出的悠揚聲音,帶給聽眾豐富的聽覺享受。
在馬來西亞學習和教授拉小提琴的人不少,可是製琴師卻沒有幾個,陳振盛是馬來西亞第一位專業製琴師,資工系出身的他也不會拉小提琴,但卻對製琴充滿興趣。
製琴師陳振盛說:「開始我只覺得很有趣,怎麼不自己做一把小提琴呢?完成了第一把小提琴之後,我知道這門手藝很適合我,我非常喜歡。」

調整著弦軸,並且將琴弦調整到正確的音高,陳振盛小時候學過鋼琴,對音準還是有些敏感度,又因為好奇,跑到北京和義大利拜師學藝,安靜無聲的製琴氛圍對他產生莫大的吸引力。
陳振盛說,雖然製作一把小提琴要300小時,也就是好幾個月,而且要非常專注,因為只要一恍神,不小心多了一刀就完全沒辦法補救。
陳振盛表示,「製琴的各個步驟,包括木工、手工藝、藝術,還有化學、聲學、物理,每一個與小提琴製作有關的細節我都很喜歡,而且能夠把木頭變成樂器真的很棒。」
早期陳振盛每天花16小時在製琴,可以說是相當瘋狂。後來他在吉隆坡的郊區開了一間工作室,裡面堆滿了各種陳年木塊,像是作為面板的雲杉木和側板的楓木,還有鑿子和各種製材。陳振盛說,製琴師的秘方在於琴漆,除了有保護作用,也影響音色。
陳振盛說道,「這要花很多時間,因為永遠做不完,就像你的車子一樣每天都要拋光。」

陳振盛的琴一開始在馬來西亞並不被看好,有些演奏者甚至會拿他的手工琴跟市面上量產的小提琴做比較,但自從在他國際獲獎無數後,買琴的人越來越多,一年可以製作多達10把小提琴,而他的一把琴售價約為台幣42萬元。
陳振盛提到,「現在在工作室裡有7個工作檯,但它們全滿了。」
經過當地媒體的報導,陳振盛的經歷也激勵了不少年輕音樂人,願意跟隨他的腳步。雖然製琴的過程繁鎖,而且馬來西亞的市場也不大,但仍有幾位學生堅持了下來,願意將製琴當作終身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