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出生6天男嬰腸病毒死亡 百日咳增17本土案例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疾管署公布,國內新生兒腸病毒死亡再添1例,為北部出生才6天的小男嬰,這也是今(2025)年第5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另外,百日咳疫情6月一口氣新增17例本土病例,今年累計有35例,創10年同期新高,包括北、中、南等地區皆有家庭群聚,因此疾管署呼籲家長帶幼兒按時接種疫苗,也要留意青少年相關症狀。
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嚴峻,疾管署1日公布上週又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為北部小男嬰,出生第4天開始出現嗜睡、活動力下降等症狀,隔天呼吸困難轉送醫院加護病房,診斷為感染腸病毒合併心肌炎、肝炎等,雖然積極治療,仍不幸在出生第6天病逝,而這也是今年第5例新生兒腸病毒死亡病例。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提醒,「像是有肝炎、心肌炎、以及像是凝血功能異常、低血壓、休克等等,這些像是新生兒敗血症的狀況。」
另外,百日咳疫情也罕見拉警報。疾管署公布6月份一口氣新增17例百日咳本土病例,今年累計有35例,創10年同期新高。包括1起北部家庭延伸到校園的群聚案件,指標個案為北部10多歲青少年,他的同住家人4例及校園接觸同班同學4例,經採檢後也都陽性確診;另3起家庭群聚,分別為北部3例、中部2例、南部2例及散發個案1例。
疾管署研判,可能跟鄰近的日本爆發百日咳疫情有關。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主要也是因為我們鄰近的日本,今年開始百日咳病例,累積到6月已經超過3萬例,是2024年全年的病例數的7倍。所以顯示說,在日本這邊的疫情相當高,國人因為旅遊的往來,難免有可能會把這個菌株帶回台灣。」
疾管署提醒,這波百日咳疫情,青少年就占了近4成最多,有可能是小時候接種的百日咳疫苗保護力減弱緣故,國內ACIP和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建議青少年,可自費追加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除了保護青少年避免感染,也進而避免他們傳染疾病給同儕及嬰兒。
姜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