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沿海溺斃事故頻傳 國海院GoOcean App可判斷海況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周邊海域近期溺斃事故頻傳,民眾常因誤判或不熟當地海況而溺水,或被海流帶走。為此,各沿海縣市都有相關防範措施,但其實國海院在2023年底也有開發GoOcean App,將各地浪高等數據轉譯成簡單的燈號,甚至能細分運動種類,方便民眾個別判斷海域現況及下水風險。不過,多數民眾並不了解,普及率待提升。
海巡人員搭小艇出海持續搜救,屏東枋寮15日有7名學生到海邊玩水時,被突發海流帶離岸邊,失聯的1人找到時已不幸身亡。近期台灣沿海溺斃事故頻傳,多數都因誤判或不熟當地海況而溺水,或被海流帶走。
資深泳客黑哥指出,「你真的如果要下去玩水的話,你下去感覺那個浪會拖人、會帶的話,就趕快上來了。」
資深泳客能透過風浪等訊息判斷是否能下水,但多數民眾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為確保水上遊憩安全,許多沿海縣市都有防範措施,台南市府就在台南觀夕平台設離岸流監測站,結合AI精準預警防溺水。
而國海院2023年底也開發GoOcean App,將各地浪高等數據轉譯成簡單的燈號,甚至能細分水上運動,個別判斷下水風險。
國海院海洋產業及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賴堅戊說明,「不同運動的初級、中級、專家級,還有一種叫做連專家都不容易、不敢輕易下水的海況嚴苛,把它浪高或者是流速相關的,影響安全風險的因子定義出來,每一個小時、甚至30分鐘就更新一次。」
以高雄西子灣為例,16日下午沿海風浪逐漸增強,依據APP判斷,當下海況嚴苛不適合游泳,但像衝浪或風浪板,專業級好手仍可下水。
西子灣遊客王同學說道,「如果很常去海邊玩的話 ,就蠻適合使用這個App的。」
西子灣遊客藍同學認為,「有時海況不佳或是什麼衝浪的,會發生一些事故,所以我覺得這個算蠻實用的。」
GoOcean App有助於判斷海域現況,但多數民眾卻都不知情,對此國海院表示,會加強與學校,特別是沿海學校的合作,希望校方能透過App查詢學校附近海況,再以校內廣播告知,避免學生到危險海域玩水、發生事故。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