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水利署擬重啟天花湖水庫計畫 苗縣府贊成、環團憂影響農業用水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苗栗天花湖水庫計畫2013年通過環評後,因為地方反對停擺,水利署考量先前百年大旱與大矽谷計畫用水考量,打算重啟興建。苗栗縣府贊成,希望帶來資源與高科技進駐,不過地方村長與環團擔心農業用水更缺乏,學者則建議加入監督機制。

灌溉用的穿龍圳降雨時水量豐沛,但到了枯水期,河床一片乾涸、魚群翻肚,水利署打算重啟苗栗縣天花湖水庫計畫,從後龍溪引水,讓公館與銅鑼鄉農民相當擔心農業用水受到影響。

銅鑼鄉中平村長何中文說,「穿龍圳有南幹線跟北幹線,就是輪流灌溉,本來就不夠了,現在如果你後龍溪再把它做一個攔水壩,把這個水攔到那邊去,我們的水根本就不夠用。」

天花湖水庫2013年通過環評後,因為地方反對停擺,之後水利署因為2021年百年大旱以及大矽谷計畫用水考量決定重啟,23日舉辦推動座談,環團表達反對立場,認為開發破壞環境,且未能保障農民用水權;學者則認為水權使用,要加入民眾和水利專家共同監督。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專員陳祺忠質疑,「國內的用水資源的順序,是工業用水大於民生用水,大於農業灌溉用水的狀況底下,如果你不改變這樣的邏輯,怎麼可能會保障我們現在在地的這些公館區域的農民的用水權?」

聯合大學能源工程學系副教授黃明輝指出,「取水的部分跟水的用源的部分,這兩個部分我們需要有一些比較好的機制來做監督。」

學界也質疑,工程會通過地質潛勢區,水利署強調會以最先進的工法避免擾動。苗栗縣府則贊成興建水庫,期待帶來更充足的水資源以及高科技廠商進駐。

苗栗縣長鍾東錦說,「現在的工法一定是越來越進步,我相信天花湖水庫可以讓苗栗帶來水電充足,更多的高科技廠商願意來進駐。」

水利署副署長黃宏莆表示,「農業水取完之後,這些剩餘的水量會把它放到水庫裡面去儲存起來,在降雨不足的時候,就可以來提供民生、工業用水的安全使用,所以說這個不會影響到農業用水的基本需求。」

水利署強調,會持續傾聽整合地方意見,納入今(2025)年底工程計畫書規劃,地方補償回饋也會從優從寬,希望年底報行政院審議。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