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因雨停供農業用水2天 使蓄水量止跌回升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昨(18)日上午,北台灣有一波超強降雨挹注,北區分署和桃園、石門桃園管理處協調,連續2天停止供應農業用水,讓石門水庫水位及蓄水量止跌回升。有專家呼籲政府超前部署,枯水期間把水留在水庫,另外替農民找水源。
乾枯的石門水庫,拜18日週四上午一波超強降雨所賜大進補,蓄水量從4988萬噸回升到5068萬噸,水位上升31公分來到219.57公尺,蓄水率達24.7%。
水資源署北區分署副分署長郭耀程表示,「昨日的降雨,我們這邊的資料累計是14.2毫米、14.2毫米的話,依照我們這邊的推估,會讓我們水庫增加入流量的部分差不多100萬噸。」
針對水庫水位和蓄水量明顯止跌回升,北水分署表示,除了降雨也減少放水,像這波降雨剛好有下到平地,就協調石門和桃園管理處停止農業用水供應,連續2天約節省130到140萬噸用水。
大園稻米產銷班長陳燕卿說:「其實這段時間是沒什麼影響,最怕就是在5月的時候,5月那時候算是在抽穗期,抽穗期的用水量會比較大。」
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特聘教授吳瑞賢指出,「很多工業用水跟民生用水是在同一條管線的,不過水權規定基本上來講,農業是在工業的前面, 但是問題是在實際上操作的時候,工業用水會跑到前面去,因為工業用水跟民生是在一起的。」
農民無奈表示,政府都是以工業為重點,沒水的話,先停的就是農業用水,常常犧牲的都是弱勢農民。
學者指出,政府直到乾旱發生後,才開始調度埤塘和河川水源,動作太晚,每次都像在賭博,應該超前部署,設法將水留在水庫裡,再另外幫農民找水源,除提早調度河川用水,也應適度開放地下水灌溉。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