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改變人類大腦接收訊息模式 研究:平均專注時間降至47秒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現代人的生活大小事都少不了手機,社群媒體上的貼文和短影音改變大腦接收訊息的方式,也剝奪了我們的專注力。美國1項長達20多年的研究顯示,1個人專注在同1個螢幕畫面的平均時間,從2004年的2分半鐘,縮短到剩下47秒;其他研究更發現,人的平均專注時間甚至比小金魚還要短。專家表示,有意識地暫時離開手機,將有助於找回專注力。
等紅燈的空檔滑滑手機,邊走路也邊滑,現代人手機不離身,隨時隨地不忘看一下手機,深怕錯過任何通知。3C世代愈來愈沒耐心讀完1本實體書,卻能花上好幾個小時盯著手機,這個現象反映出人的專注力愈來愈短。
美國1項跨越20多年的研究顯示,1個人專注在同1個螢幕畫面的平均時間,從2004年的2分半鐘,縮短到現在只剩下47秒。
西北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齊弗拉指出,「他們也知道這行為並不健康,我的病患跟我談到這個狀況,常常充滿無助和無力感。」
注意力的轉移並不是缺陷,而是人類進化的1種特徵,表示吸引人類注意力的事物有所轉變。我們的老祖宗必須隨時警覺草叢裡正在覓食的猛獸,而今天吸引我們注意的,變成手機的通知和重大新聞事件。
新冠疫情改變我們的時間感,人們多數的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隨著時間累積,也改變大腦專注力的持續時間。
西北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齊弗拉表示,「專注力在許多方面與肌肉相似,透過練習和鍛鍊可以增強,如果缺乏鍛鍊就會衰弱。」
想找回專注力並不難,有意識地改變使用手機的行為模式是關鍵。專家表示,短暫放下手機半小時,從事不同的活動,可重新訓練大腦的專注感。
另外,適時減少社群媒體APP的數量、關掉通知,並善用勿擾模式以限制使用時間,都是讓大腦重新調整專注力週期的方式。更積極的作法是培養嗜好或定期從事其他活動,重點是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改變。
西北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齊弗拉說:「你可以延長自己的專注力,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對你而言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楊宜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