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科學家發現公捲尾猴「綁架」事件 疑因太無聊產生仿效行為

(圖/美聯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科學家們近期意外發現,居住在巴拿馬一座無人島上的5隻雄性捲尾猴,在2022年至2023年間共綁架了11隻瀕危物種「吼猴」的幼崽。研究人員指出,這些捲尾猴只會將吼猴寶寶背在身上,不會攻擊牠們,也不會有任何互動,由於這些幼崽年紀相當小,推測最終仍因為吃不到奶而餓死。研究人員認為,第一隻「綁架」吼猴幼崽的公捲尾猴或許是受到父母本能驅使,但另外4隻公猴,卻可能是因覺得島上太無聊而產生仿效行為。

科學家們先前在巴拿馬的無人島「希卡隆島」上架設了80多台自動相機,原本是用來紀錄、觀察捲尾猴如何用石頭敲開堅果與海鮮,但卻意外發現島上有數隻雄性捲尾猴綁架吼猴幼崽的行為。

行為生態學家戈茲伯勒(Zoë Goldsborough)表示,一開始她以為被稱為「小丑」的公捲尾猴背著捲尾猴寶寶,但由於發現毛色不對,經進一步調查比對後,研究人員才確認捲尾猴身上背的,其實是「吼猴」的寶寶。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島上的吼猴為科伊巴島吼猴的亞種Alouatta palliata coibensis,於2020年被列入瀕危物種,估計全球僅剩200隻成熟個體,且每2年才會繁殖1次。

研究人員分析了15個月的自動相機影像後發現,除「小丑」之外,在2022年1月到2023年3月期間,還有另外4隻雄性的亞成年、幼年捲尾猴也參與了「綁架」,至少有11隻吼猴幼崽被綁。不過這些公捲尾猴把吼猴幼崽帶走後,卻僅僅只是背著牠們到處走動,沒有任何餵食、照顧、互動或是攻擊的行為。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捲尾猴並未攻擊吼猴寶寶,但被綁架的個體多數仍在吃奶階段,研判這些幼崽最終會因為飢餓死亡。

研究團隊從影片發現,最初綁走吼猴寶寶的公捲尾猴表現溫柔,認為牠可能是受到父母本能驅使,並進一步引起另外4隻公猴的仿效。

研究人員推測,或許跟島上無天敵、競爭對手,過度愜意的生活,導致這幾隻年輕捲尾猴耐不住無聊,從而使綁架行為變成群體間的一種「文化風潮」。

「無聊可能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在許多案例中,文化創新通常與年輕個體有關,而非年長個體。」戈茲伯勒指出,希卡隆島與科伊巴島的捲尾猴,是目前唯二被觀察到會使用石頭作為工具敲開堅果的猴群,且希卡隆島上只有雄性捲尾猴會使用石頭工具,這與實施綁架行為的性別一致。

研究人員計畫繼續研究捲尾猴的綁架行為,包含是否會出現演變、吼猴群體將如何反應等。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