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斑蚊「朝九晚五」都吸血 學者呼籲全天候防蚊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環境部表示居家病媒、害蟲孳生升溫,其中斑蚊喜歡在吸血的時間主要在白天的朝九與晚五,學者建議防蚊工作不要是只有在睡前才做。另外,令人頭痛的老鼠的問題,學者指出老鼠有「縮骨功」,只要2公分縫隙就能鑽入室內,因此防鼠首要原則就是封閉鼠道。

社區環境保持整潔的康寧里,在里辦公室附近多為住宅,偶爾還是有里民家中遭遇老鼠入侵,里辦公室倉庫裡面存放一箱老鼠藥,里長說很多里民試過捕鼠籠等方法無效後,會向里辦尋求協助。

台北市康寧里里長鄭秀鳳指出,「一般家庭的話大概就3塊、5塊,後面有一些又有發現老鼠,這個可能就是外圍還需要更多的老鼠藥放置。」

里長說清潔環境有減少鼠害,學者指出,確實做好環境管理可解決8成問題,但要徹底阻絕老鼠入侵家戶,當務之急就是不讓鼠、封閉鼠道,只要大於2公分的縫隙或10元硬幣大小的洞都要堵好。

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說:「老鼠的縮骨功是很厲害的,因為牠的肋骨是可以滑動變成扁平的。」

另外,餌劑切忌被老鼠咬得四散,要放在餌盒固定住,否則其他天上飛的、地上爬的生物都可能遭受池魚之殃。

徐爾烈表示,「老鼠吃了以後牠又不會馬上死,但牠行動會變得很遲緩,牠就會被其他的我們說猛禽(老鷹),牠去吃,松鼠也會吃餌劑。」

至於防蚊,一般家蚊是傍晚、晚上吸血,但可能傳播病毒的斑蚊則是朝九跟晚五,因此防蚊要全天候。

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系教授白秀華說明,「特別講朝九晚五就是不要忘記,不是只有睡覺的時候掛蚊帳 ,就是白天的防蚊工作我們還是要注意。」

隨著夏天即將到來,病媒蚊害蟲將會更為孳生,環境部希望民眾加強防治,防蚊要清除孳生源,蒼蠅除了傳統防治,也可以使用捕蚊燈。環境部表示,只要能確保環境衛生,就比較能從根本預防害蟲孳生,減少藥劑使用。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