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台韓研究驗血檢測阿茲海默症 早期診斷準確率達93%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每12位長者,就有1人可能患有失智症,當中又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但過去透過PET正子斷層掃描,檢查費用高達7萬元。對此,台北榮總與南韓的漢陽大學合作,研究分析270位亞洲受試者,發現透過驗血就能找出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群,早期診斷準確率達到93%,可以幫助患者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面對鏡頭侃侃而談,今(2025)年85歲的鄭先生是阿茲海默症的病友,去(2024)年到韓國旅遊意外迷路,讓家屬擔憂可能是失智前兆,安排到台北榮總就醫。因為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鄭先生的症狀出現好轉。

被問到是否常被說講話重複,阿茲海默症患者鄭先生回應,「太太有這麼講,我自己不覺得,到目前為止我還是覺得我健康。」

台北榮總表示,台灣每12位長者,就有1人可能患有失智症。而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病因主要與大腦的類澱粉蛋白出現異常累積有關。過去需要透過PET正子斷層掃描,診斷費用高達7萬元,價格昂貴。

不過,台北榮總與南韓的漢陽大學合作,研究發現只要透過抽幾CC的血,驗血就能找出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群,早期診斷準確率達到93%。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傅中玲表示,「覺得有家族史的人,或者是你真的覺得你的記憶力不太好的人才需要去抽。7萬元到1萬元的話,我們覺得是七分之一的價錢。」

研究分析270位亞洲受試者,韓國170名、台灣100名,包括有健康者、輕度認知障礙及失智症患者。研究發現,血液中的磷酸化「tau蛋白」(tau protein),與大腦中類澱粉蛋白沉積有高度相關性。

台北榮總副院長王署君說:「剛才那個比例,我們剛看到93%,我相信它未來應該可以取代它的正確診斷。」

這項研究結果讓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迎來重大突破,傅中玲表示,未來只有中度風險個案,才建議優先進行PET掃描,也期盼未來抽血可以提高篩檢普及性,作為第一線的檢查工具。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