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美國聖約翰修道院隱沒半世紀 因《粗獷派建築師》引關注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國東北部偏遠的明尼蘇達州,極具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聖約翰修道院」教堂,近來因為一部奧斯卡得獎電影受到各界矚目,它是出自一名來自匈牙利的猶太建築師布羅伊爾之手。曾在哈佛大學跟隨布羅伊爾的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就曾經表示,如果這棟建築是在紐約,而不是在明尼蘇達州,它將被視為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之一。

白雪皚皚的明尼蘇達州北部,一座梯形的混凝土現代建築獨自矗立。

這裡是天主教本篤會的「聖約翰修道院」,過去它因為地處偏遠、沒沒無聞,只有建築朝聖者會前往,但近來因為電影《粗獷派建築師》的多所描繪,這個出自匈牙利裔猶太建築師布羅伊爾之手的作品,才突然聲名大噪,成為熱門景點。

充滿現代主義風格的「聖約翰修道院」教堂,有著巨大的梯形立面;混凝土雕空十字架底下,嵌著銀灰色的鐘樓,完全推翻了過去教堂和修道院一向遵循的濃厚歷史風格。

蜂巢狀的正面窗戶,鑲嵌著數百個閃閃發亮的六角形彩繪玻璃,在修道院內逆光時,令人屏息凝神。

聖約翰修道院里德修士表示,「當你環顧四周,你會發現它與1960年代中西部的其他教堂不同。布羅伊爾將洗禮池從教堂側邊的小壁龕搬到教堂正中央。」

1950年代美國戰後經濟開始復甦,天主教會也開始推行現代化改革,為了修建修道院和一旁的大學,當時44歲的修道院院長德沃沙克,曾向多位頂尖現代主義建築師發出邀請,最後選定了曾在德國包浩斯學校就讀的匈牙利裔建築師布羅伊爾。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建築學維多利亞楊教授指出,「聖約翰修道院興建之前,美國多數宗教建築都採用過去的歷史風格,它們的靈感來自哥德式大教堂、文藝復興時期的圓頂教堂以及古典柱廊。但二戰後,這種歷史風潮全然改變了。」

華裔美國建築師貝聿銘,曾經在哈佛大學師從布羅伊爾。他在文章中曾寫到,如果聖約翰修道院教堂是位於紐約,而非明尼蘇達,那麼它將會是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之一。

不過修道院院長和布羅伊爾的關係,也曾因為彩繪玻璃窗要交給誰來做,一度陷入谷底,不過最後雙方還是在和解之中完成了作品,也被後來的年輕修士讚譽為「隱藏在明尼蘇達北部森林中的寶石」。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