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OHCA患者氣管內管易脫落 2警義消發明複合管路共構裝置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救護人員在搶救OHCA患者時,通常會由高級救護員置入氣管內管來維持人工呼吸,不過,這些管線時常因為移動患者而脫落,為此花蓮縣消防局就有2位警義消,發明了複合式功能管路共構裝置,獲得消防實務設計優秀獎。
就是這個藍色的複合式功能管路共構裝置,可讓救護員將氣管內管與鼻胃管,有效固定在患者口部,避免躁動掙脫或是搬運時掉管,到院後交給醫護人員後,綠色的口咬器也可以打開,進行抽痰與分泌物吸取,起心動念的發明者就是這位花蓮女義消。
花蓮縣消防局救護義消謝欣伶表示,「因為我本身是護理背景,然後同仁幫他們執行插管的時候,我發現在固定的這個部分,是非常耗時而且不便利,在到院之前我們最講究的就是搶救的時間,我們要怎麼樣讓固定能夠確實,時間又能夠縮短,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解決的痛點。」
通常無生命徵象的患者到院前,高級救護員會置放氣管內管給予人工呼吸,但傳統管線固定夾、口咬器容易導致管路滑脫、操作不便等問題,因此有護理背景的義消謝欣伶與高級救護員吳冠廷合作發明此裝置,也榮獲第1屆鳳凰盃消防實務設計獎產品組的優秀獎。
發明者、花蓮縣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吳冠廷指出,「實際上我們在透過練習的時候,真的比以往的右咬口器加鬆緊帶方便許多,中間有花了3年、4年也有,那得獎其實也是滿開心的,因為我覺得這東西是好的,那也很榮幸被消防署看見。」
目前這套裝置已經取得專利,雖然還沒量產,但花蓮縣消防局已經開始先交給自強分隊使用,在分析實際救護案例後,未來規劃給各分隊使用。
姜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