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語言發展會議起鼓 針對四大議題討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第二屆的國家語言發展會議27起鼓,主要由文化部負責的臺灣台語、馬祖語和台灣手語,攏總有7場的分區論壇,每一場攏會以語言意識、在地發展、教學現場和國家語言專責機構,四大議題來做討論。(這則新聞標題、前言、內文為臺語文。)
國家語言發展會議,7/27佇咧臺北舉辦「臺灣台語北區論壇」。頭起先就來討論台語名稱的議題。學者提出聯合國地名標準化的原則,來呼籲政府應該愛用尊重語言族群的方式,來恢復台語的名稱。
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系教授何信翰:「伊(漢城)正名做首爾,伊講我無愛閣做中國城,我欲做首爾伊自他稱改做自稱,聯合國的地名標準化建議會議,伊講地名攏有自稱佮他稱,但是伊一直攏建議使用自稱,就是你家己按怎叫你就用啥,你家己應該愛有號名權。」
何信翰指出河洛話是客家族群對台語的稱呼,閩南語是70年代國民黨政府硬捒的,伊認為強逼台語族群接受家己無佮意的名稱,這是違背國際人權公約的表現。另外,也有學者批評目前的雙語政策,予英語的資源濟過其他本國語言,應當用多語政策來取代,平等重視逐種語言。
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江文瑜:「有一工我開課我用台語。我會使邊仔攏走華語出來、抑是走英語出來,我欲予較濟學生來聽我的課,所以我相信咱的AI技術若會突破,咱未來咱鼓勵愈濟人用母語,咱邊仔攏有AI的字幕,我感覺這是一个會使規个政府去思考的問題。」
語發會議每一場分區論壇,攏會以語言意識、在地發展、教學現場和國家語言專責機構,四大議題來做討論,每一場結束攏有開放民眾提問。另外,原底第二場會辦佇花蓮,煞因為風颱影響著交通,文化部表示會閣另外公告時間。
張曼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