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迎接珊瑚產卵期 墾管處偕民團淨海清出30公斤垃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每年4至5月是屏東墾丁珊瑚產卵期,為了確保珊瑚有良好生長環境,墾管處、海洋志工及珊瑚礁學會等單位,28日在後壁湖等5處地點淨海,清出約30公斤垃圾,其中以繩索、漁網、鐵鋁罐及塑膠垃圾為大宗。為確保海洋生態及資源能永續發展,墾管處及海洋志工也慎重呼籲民眾不要將垃圾留給海洋。

海洋志工下潛到海底,剪掉纏在珊瑚上的垃圾。每年4至5月是屏東墾丁珊瑚產卵期,墾管處、海洋志工等單位,28日在後壁湖等5處地點淨海,清出約30公斤垃圾。

墾管處秘書曾添丁表示,「這次的淨海總共有來自全國北中南113位潛水好手,總共清出了30公斤的垃圾,其中以繩索、漁網、鐵鋁罐、塑膠等最多,佔一半以上。」

除了清垃圾,由於墾丁有美麗的珊瑚礁生態,同樣參與淨海的珊瑚礁學會這幾天也針對周邊海域、珊瑚的生長狀況進行了解。

台灣珊瑚礁學會榮譽理事長鄭明修說明,「吃藻類的魚變少,譬如我們在海底,現在看到鸚哥魚都變少了、可能過度地捕撈了,珊瑚可能是污染或之前的白化所造成的死亡,牠的覆蓋面積變少,藻類就會長上去。」

不僅水下生態產生變化,墾丁每到假日就有許多遊客,長期淨灘、淨海的志工也表示,雖近年保育觀念提升,但仍有部分遊客亂丟垃圾,恐怕影響生態。

墾丁國家公園海洋保育志工王富新指出,「都是寶特瓶或者吃的奶茶杯,或者是他不經意掉下來的塑膠袋,最害怕碰到的小嬰兒的媽媽,把他的尿布丟往海邊,那個最可怕,會黏在礁石上。」

屏東、花東等地沿海近年都會定期淨灘、淨海,墾管處及志工呼籲遊客及釣客不要將垃圾或廢棄漁具留在海邊,因為台灣雖是海洋資源豐富的海島國家,但能否永續發展,還是得靠民眾從根本上共同維護、保育。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