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評比台灣非籠飼政策亞洲第6 廢除進度掛零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雞蛋是飲食中的常見食材,從先前的蛋荒到進口蛋等各種議題,都能凸顯民眾對於蛋的重視。不過「讓雞展翅國際聯盟」以廢除蛋雞籠飼進度、非籠飼轉型措施等指標,對亞太地區17個國家進行評比,台灣落後南韓、不丹,排在第6名,甚至還有重要指標的分數掛零。
幾隻雞關在同一個狹小籠子,活動空間嚴重不足。
亞洲地區1年會飼養超過30億萬隻蛋雞,但有近9成一生都在格子籠中,被剝奪自然天性和需求。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議題推廣主任寸舫筑說:「僅僅只是張開翅膀,卻是台灣以及整個亞洲多數蛋雞都沒有辦法滿足的,一個很奢侈的一件事情。」
「讓雞展翅國際聯盟」針對亞洲17個國家,以廢除蛋雞籠飼進度、非籠飼轉型措施,以及蛋雞動物福利規範等3大面向進行評比,台灣輸給不丹、南韓等國家,排名第6,其中在「廢除蛋雞籠飼進度」中分數掛零。
寸舫筑表示,「有沒有善待經濟動物,它一直都不是只有動物的問題而已,它還跟疫病的風險有關,它還跟食安有關,其實各個國家的表現,跟富裕程度完全沒有關係,它的重點其實是,政府到底有沒有提供一個完善的政策,提供好的政策工具,來引導產業轉型。」
農業部動保司副司長陳中興指出,「我們在111年的時候,也因應國際潮流,修正了一次整個雞蛋友善的生產指南定義;友善生產的部分,我們比起一般傳統生產的部分,專案貸款的金額是更高的,它每一案可以到5000萬。在動保教育的部分,也已經納入我們12年教育的課綱。」
跨黨派立委,出席記者會力挺提升蛋雞動物福利,敦促政府從禽流感防治禽舍改建、鼓勵青農返鄉、產銷穩定供應等層面,提出政策引導,才能讓台灣的傳統格子籠飼養轉型友善飼養。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