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恩神父基金會設友善工坊 訓練台東部落身障青年謀生
台東縣南迴山區現在盛產竹薑,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向農民購買竹薑,在太麻里鄉金崙村的「友善工坊」帶著一群身障青年,要手工製作竹薑塊。
看起來簡單的清洗竹薑動作,但身障青年需要社工陪伴完成。在工作坊裡,社工在一旁指導,用菜刀將洗好的薑切成一片片的薑片,從基本的能力開始訓練他們。
住在金崙村的阿龍有社會功能障礙,不願意跟人說話,但在工作坊學習1年,跟著社工煮竹薑,耐心在高溫的鍋子旁邊,一直重覆攪拌黑糖和麥牙糖的竹薑水,一個上午好不容易煮成要做竹薑塊的原料,社工和學員都很開心。
學員阿龍說:「很充實,才有工作的感覺。」
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洪蕾珠坦言,「服務對象可能切的過程,他就要學好久,因為他們有點恐懼拿刀子,然後他們也會害怕自己的安全,我們也會保護他們。做竹薑塊的過程,都是學員們動手製作和包裝,而泡出來的薑茶都能看到他們的用心,薑片絕對看得到也吃得到,回購率很高。」
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台東辦公室主任林秀慧表示,「還沒有製作前就會有先有電話來訂購,但是因為我們動作稍微慢一點,所以大家可能要耐心等待這樣。」
工作坊今(2024)年還完成了展示空間,除了展售他們手工竹薑塊,還有手染布料包包和抱枕,以及利用廢紙做的擴香器具、明信片和燈罩,手工精細不輸給市面上的文創品。
林秀慧補充,「結合藍染、結合薯榔製作出來的燈罩。」
社工說,其實他們是「慢飛天使」,手工藝可以做到和一般人一樣甚至更好,由於他們可以訓練工作專注力,做出好吃的點心。
而工作坊就在金崙村的大街上,就教他們做雞蛋糕,還取了有趣的名字叫「給能哥」,賣給路過的遊客。
記者詢問,「這邊學到的,回到家裡,都可以幫忙家裡做什麼?」學員小瀞回答,「洗碗煮飯。」
林秀慧期望,「幫助南迴公路上面幾個部落的身心障礙者,讓他們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能夠走出家庭,然後能夠參與社會參與的部份。」
林秀慧說,這些學員製作的手工藝品販售出去,也會給學員們獎勵金,讓他們感受到被肯定的感覺,將來再回到社會工作或是自己創業,都能有信心克服萬難。
基金會只是扮演協助的角色,讓這些身障青年發揮自己無限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