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館整修6年完工 國立歷史博物館21日重新開幕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歷經將近6年閉館整修作業,國立歷史博物館7日上午舉行揭牌儀式,正式宣告會在2月21日對外開館,希望可以讓更多民眾,感受史博館在這70年間如何見證台灣的社會文化變遷。
「3、2、1,請揭牌。」揭開布幕,現場響起掌聲,經歷將近6年閉館整修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終於宣告重新開幕。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長華表示,「向社會報告,我們完工了。史博館是歷史中的史博館,在過去70年當中經歷台灣的社會文化發展歷程,我們要把這樣的歷史博物館有效表現出來。」
史博館是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的第一座國家級博物館,見證中華文化和台灣本土文化的交融和碰撞。2018年7月閉館後,經歷文資身分審議以及疫情缺工缺料等因素,從原本3年整修期,一路延長到接近6年才完工,這一磚一瓦的重現,相當不容易。
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兼任教授李乾朗指出,「草綠色的、翠綠色的琉璃瓦頂,這個是明清式的,這樣的花朵,而且還用很強烈的顏色,屋脊下來還有所謂的走獸。」
文化部長史哲說道,「獨特的文化融合碰撞過程,這個其實也是台灣最重要的珍寶,我們有一個大的碰撞、融合,而萃取出台灣文化的獨特性。」
開館後的第一場特展,將展出張大千、于右任等名家精選作品,常設展則梳理史博館和台灣過去70年的文化變遷。過去的庫房在整建後也推出建築特展。館方宣告,史博館已經準備好了,21日就會正式和公眾見面。
李彥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