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X紀錄片《Deep Sky》 重現韋伯望遠鏡宇宙景象

韋伯太空望遠鏡陸續回傳宇宙深處的高解析星體照片讓人嘆為觀止,同時也幫助了科學家揭開更多宇宙的奧秘。繼Netflix推出的韋伯紀錄片之後,IMAX公司也使用韋伯拍攝的星體影像製作成紀錄片,讓觀眾透過大銀幕的沉浸式體驗,回顧韋伯對星際探索的貢獻。

透過電子望遠鏡,我們知道星球如何誕生也知道他如何走向死亡。

韋伯太空望遠鏡開啟宇宙觀測的新世紀,它擁有比上一代的哈伯望遠鏡大上6倍的鏡面,主要觀測紅外線波段,肉眼看不到的宇宙景象與星體在韋伯的鏡頭下無所遁形。

科學家再將這些近紅外線與中紅外線的數據處理成影像,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宇宙景象。

電子望遠鏡是一部時光機器,JWST能看到更深的過去是史上其他望遠鏡所不及的。

拿過艾美獎、也曾獲得金像獎提名的紀錄片導演可恩(Nathaniel Kahn)在IMAX電影《Deep Sky深空》大量運用韋伯回傳的影像,述說韋伯對科學家深入探索星球起源的偉大貢獻。

被視為取代哈伯望遠鏡的韋伯,從研發到啟用的歷程長達30年,集合美國、歐洲與加拿大太空總署總計14國1千多名相關領域專家投入,原定在2007年發射升空,因為技術問題嚴重超支,一拖就是14年,預算從50億美元暴增到100億,約合3240多億台幣。

韋伯在2021年底發射,經過半年多的校準在2022年傳回首張紅外線深空影像,是距離地球46億光年的SMACS 0723星系團,高解析畫質呈現出銀河的細節。韋伯改變人類觀看宇宙的方式,人類抬頭仰望星空的視野也從此不同。

紀錄片導演可恩表示,「當火箭發射升空的那一刻,在影片開始10分鐘左右,我希望觀眾能感受的是這項任務可能的風險,整起任務在此刻的賭注代表的是人類的熱情與承諾,讓它成真。當影像出現不只是漂亮的照片而已,這是歷經千辛萬苦才能把這些影像帶回來。」

紀錄片也回溯韋伯的研發過程,從工程設計與建築視角呈現太空望遠鏡的工藝之美。韋伯捕捉的資訊帶領科學家探索宇宙形成早期的景象,同時發現更多從未看過的外星體與運行現象,這是過去人類無法想像的宇宙。

紀錄片導演可恩補充,「過去20年我們已經知道天空的每一顆星至少會有一顆行星環繞,那裡一定有生命,我們當然不知道,但那是我的感覺。」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肉眼進化到太空望遠鏡也累積更多的太空知識,最終想解答的問題,不外乎外星球是否也有和我們一樣的生命。可恩說,韋伯的影像提供了部分答案,人類的宇宙探索之路因此得以擴展,也帶來更深遠的歷史意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