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苦茶技術低與價格高 農糧署推廣台東原住民契作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苦茶油現在是很熱門的保健食品,國內大約有1000公頃種植面積,由於種植技術與經濟價格高,農糧署推廣種植,目前在台東縣有146公頃的種植面積,原住民部落最多,農糧署輔導合作社跟農民契作,振興部落經濟。

台東縣延平鄉布農族布拉谷生產合作社20位苦茶農民,種的有機苦茶籽現在正在採收,日曬過後的苦茶籽經過去殼,再用機器榨成高品質的苦茶油,陸續上市。

由於延平鄉環境較少污染,種植的技術低,野生動物比較不容易破壞,農糧署東區分署鼓勵農民轉作。

農民古仁政表示,「比較好管理也比較簡單,種下去只需要施肥割草。」

農糧署東區分署副署長陳吉村指出,「積極利用我們這邊好的環境,結合生態旅遊跟DIY活動推動苦茶產業。」

苦茶籽這幾年來成為國人的保健食品之一,目前在台東縣只有146公頃的種植面積,台東縣的環境又適合種植有機苦茶樹,特別是透過生產合作社契作模式,可以保障農民的收入,而且不只是生產苦茶油,還可以做成香皂和精油等副產品,生產收入的盈餘也會補助農民,農糧署也在推廣契作。

生產合作社創會理事長溫源田認為,「如果農民在契作價格上面得到保障的話,會更願意來參與這個行列。」

農民說,苦茶樹要種6年才能開始採收,不過有合作社的生產保障會提高種植意願,農糧署建議部落農民參加合作社生產模式,振興部落經濟。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